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补齐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短板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04日   01 版)

        日前,施一公团队在国产英文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以下简称CR)上连续发表两篇最新科研成果,引起国际瞩目。“学术大家力挺国产学术期刊”的一片点赞中,中国学术期刊如何加速发展、迈入“世界顶级影响力俱乐部”的议题再次为学界所关注。

        中国已经是个科研大国,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数据,2018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数量为39.77万篇,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不仅仅是科研产出的大国,同时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也跻身前列。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学术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外的SCI期刊上,据之前的统计,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自己国家的SCI期刊数量只有发表在全球SCI期刊数量的9%左右。

        被学术界诟病已久的“一流二流论文投国外,三流四流论文投国内”现象的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国产学术期刊的水平仍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应当如何补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短板?学术期刊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通过期刊群的集约化运作,以及加强期刊的专业化编辑团队着手。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的数据,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4973种,尽管数量不少,但平均每个主管单位有3.9种科技期刊、平均每个主办单位有1.6种科技期刊,“小、弱、散”的特征较为明显。

        期刊的集约化运作在整合资源、提升办刊质量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许多期刊业内人士的认同,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期刊集约化的建议。

        高素养的编辑团队是CR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不仅审稿速度快、提出修改意见到位,还能对论文的英文表达进行修订以达到精准的要求。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学术期刊的出版,人才都是最关键的要素。

        (《文汇报》6.1 卫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