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如何破解疾控人才荒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04日   02 版)

        两会期间,一位复旦博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连续3年就“稳定疾控人才队伍”提建议的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何琳副所长表示:“我们2018年流失的一个博士,上海复旦大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毕业,现在已经到深圳去了。作为40岁的副主任医师,2017年全年的收入只有8.2万元。”

        此次新冠疫情,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当人们为那些“逆行”前线的白衣英雄感动流泪时,不应该忘记,还有一支队伍也在默默守护着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那就是疾控团队。一位网友留言道:“我老婆就是一名疾控人,连续70多天奋战在核酸检测战斗中,传染病控制极其关键,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且对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工作,面临着严重的人才荒。何琳指出,从2010年开始疾控人才队伍就在流失,她所在的贵州疾控中心很多博士都走了。

        就毕业生就业选择来说,5月20日,《瞭望》专刊援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的话报道称,该校展开的一项摸底调查显示,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包括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只有一半,研究生毕业后有五六成从事本专业,三年后这一比例仅剩四成左右。

        高校毕业生是各行各业的人才源泉,一旦一个岗位的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的求职意愿不相匹配,就到了该反思的时候。疾控中心的人才缺口,很大程度上是待遇过低的结果。何纳说,很多省市疾控中心人员待遇不仅低于同级医院系统,还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比如上海市疾控中心人员2018年前工资收入不到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工资的一半。

        疾控领域并非个例,不少涉及公共利益的行业部门均存在因待遇问题导致大学毕业生不敢去、不想去的现象。大学生就业不是独立的社会领域,而是牵涉方方面面的整体问题。

        很多专家表示,各级政府需重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通过提高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和专业水平,提升疾控队伍地位,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疾控队伍,为健康中国建设打好基础。促进大学生求职意愿与社会需求同向同行,需要多方协同发力,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 5.26 吕京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