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以“轻微违法免罚”平衡情理法

    《 文摘报 》( 2020年04月23日   02 版)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攀枝花市啊喇乡村民何元能在1999年就承包了当地一片荒山,还办理了林权证。他家上下山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出行十分不便。2018年,他借债7万元,刚把路扩宽,就被人举报了。

        四川攀枝花市森林公安局认定,其修路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扩建后道路长847米,扩建道路占用林地面积3.17亩,已构成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责令6个月内恢复原状,并处罚款4万多元。

        “要想富先修路”,自己家修路,怎么还修出了巨额的罚款来了呢?何元能认为,“在原有便道上加宽时,便道两旁没有林木,连杂草都很少见……修路不仅出于个人目的,也是为了方便村民和打火队员上山。”的确,村民在修路之前没有得到林业部门的批准,形式是“违法”了。但是,这个事件能用一句“法不容情”来化解抽象的法条和复杂的农村现实之间的矛盾吗?或者说,此案除了由森林公安做出4万元的处罚之外,还有情理法更平衡的解决方法吗?

        关于公众的期待和执法尺度之间落差,之前有很多热议的案件,糖炒栗子自吹“本市最好吃”就算违反《广告法》、火锅店卖拍黄瓜要罚1万元、几个农民工一起搭伙就算“违规开办食堂”……固然,在行政管理日益精细的当下,很多看似没有什么社会危害的事,放在法条底下比一比,就是“板上钉钉”的违法,行政部门“按方抓药”直接做出行政处罚,也是“合法”的,但是,这种执法和公众对公正的期待距离颇大,需要引进“校正的公正”。

        正是认识到一些机械执法带来的效果悖论,这两年,上海、苏州、青岛等地方都推出“轻微违法免罚”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比如,不少地方将在广告中使用“最高级”“最佳”用语等轻微违法行为,列入免罚清单,市场监管部门仅需要做出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的应对,这都取得了不错的执法效果。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企业和个人的“违法”,有时也是无心之失。善良的执法,需注意抑制规则被滥用。

        (光明网 4.18 沈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