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多国渴望回归中国?病态自媒体该治了

    《 文摘报 》( 2020年04月23日   02 版)

        “哈萨克斯坦渴望回归中国”?4月16日,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篇自媒体文章完全不代表官方立场”。目前,相关公众号因涉及夸大误导,甚至引发外事事件而被下架、封号。

        实际上,这类“回归中国”的文章不算新发明,多年以来网上就有不同版本流传。编造手法如出一辙,都是挑选历史上与中国语言、文化、习俗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和地区,模糊“回归”的概念来批量生产“爽文”。

        充满狭隘民族主义的噱头总是在网络徘徊,应该警惕。其危害不仅在于“假”,还在于它对“真”的伤害和扭曲。它塑造出对外部世界的刻板印象,制造不必要的撕裂和对立。

        有生产当然是因为有市场。实际上,不仅是“回归中国”流,网络上时不时会有类似的“某国失控”“某国颤抖”式假信息,表面上看激情澎湃,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偏狭的“键盘民族主义”。

        德国学者在回顾近现代史中的德国时,认为当时德国的公共舆论充斥着“防卫型民族主义”,裹挟着民众不断作出错误判断。一定程度上看,“键盘民族主义”或许也是这种情绪的体现。其中或许包含着对历史过住的遗憾、对重启历史的期许,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放在现实世界里,则成了逮谁扎谁的刺猬。

        “回归中国”式的言论,强化的是排他性、对抗性,代表不了多数民意,反而有损中国的整体形象。

        做大国公民而不是大国寡民,发出理智的声音而不是狭隘的声音。“回归中国”之类的言论虽是少数,但也在提醒我们,建设健康、多元的舆论生态,也是关系到国家现代性的大课题。

        (新京报网、人民日报客户端 4.17、18 徐立凡 秦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