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29日 星期六

    新冠病毒的解与未解

    许雯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29日   01 版)

      伺机而动的病毒,再一次在人类社会长驱直入。疫情暴发至今,全球科学家正全力拼凑新型冠状病毒的拼图。

      病毒突袭

      直到今天,躺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病床上的林华(化名)还不知道,自己缘何被病毒偷袭。她只记得,症状最早出现在12月,憋气、咳嗽、身上没力,体温高高低低。

      这是病毒在她体内作祟。在它击垮林华之前,已突破了她身体的三道防线:先是穿透由皮肤、黏膜和分泌物构成的物理屏障,随后绕过了日常“巡逻”可以发现并“吃掉”入侵病毒的吞噬细胞,继而挣脱免疫细胞的阻挡。

      最终,它通过识别位于肺部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这个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门把手”,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蛋白)抓住它,进而打开进入细胞的大门——进入人体细胞,利用细胞的能量让自己繁殖。

      病毒像寄生虫,想攀附尽可能多的宿主。一个喷嚏、一次近距离交谈,病毒就可以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再到一群人,在这样的几何级疯狂复制中以求生存。

      但在当时,危险无人察觉。三个、五个、十个……直到感染者相继发病,走进医院。发热、咳嗽、“大白肺”,患者症状不同寻常又彼此相似,这引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张继先的警觉。在连续接诊多位患者后,她在12月底“拉响警报”。

      捕捉病原体

      在2019年最后一天,未知病毒以“不明原因肺炎”进入大众视野的同时,科研人员开始尝试破译病毒的基因数据。

      病毒基因组,是病毒的生命密码。借助于分子生物技术,病原学专家通过对病毒感染者的鼻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测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这样的破译,最早在2020年1月2日就已完成。1月2日中午12点,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第一次接收湖北省疾控中心送检的4例武汉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病例标本。在这之前,远在上海的科研团队比中国疾控中心更早拿到了标本。2019年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集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标本一份。

      最早公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的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张永振解释说,团队长期与武汉中心医院、武汉疾控合作科研项目,此次标本是项目常规收集。这份标本来自在华南海鲜市场工作的一名41岁男性,12月20日发病,在发热、咳嗽6天后前往武汉中心医院就诊并住院。

      四天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2019年12月30日晚,收到武汉金银潭医院送来的不明原因肺炎样品。随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三地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彻夜忙碌,分别于1月2日、1月3日、1月5日凌晨,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三个科研团队的基因组研究结果均证明,这是一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全新冠状病毒。它不同于冠状病毒家族中早已“声名显赫”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是这个家族的第7名成员。

      1月9日官方宣布,“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谁是中间宿主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解释说,正常条件下,蝙蝠病毒不会直接感染人类,而是需要一个中介,通常是哺乳动物,才能传染到人。

      这中间的“跳板”就是中间宿主。他举例说,比如SARS病毒中间宿主是果子狸,MERS病毒中间宿主是骆驼。

      2月7日凌晨,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消息称,穿山甲或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科研人员给出了更多证据: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潜在中间宿主。

      2月18日,一项新的研究再度锁定穿山甲。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教授,以及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教授发表的研究文章,为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动物宿主提供了最新的证据。

      迷雾中的传染源

      动物溯源之外,新冠病毒的起源地同样被迷雾笼罩。

      中国疾控中心多项前期研究结论均将矛头指向华南海鲜市场,“病毒最先出现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几乎成为共识。但1月下旬,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结论似乎与此相悖。

      这项研究由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多位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参与。研究证实,最早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于12月1日发病,没有发现该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联系,而且在最早的前4名感染者中,有3人没有华南市场暴露史。

      曹彬袒露了自己的不确定,“华南海鲜市场似乎并不是病毒的仅有起源地;实话说,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病毒到底从哪里来”。

      消失的“零号病人”

      对于新发传染病来说,第一名感染病毒的患者身上承载了诸多关键信息。公众把这名患者称作“零号病人”。因其自带的神秘感,坊间关于“零号病人”的传说一度盛行。

      确认“零号病人”,对病毒的溯源以及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目前已知的最早一名患者在2019年12月1日发病。武汉金银潭医院记录了这名患者的就医记录,在该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吴文娟的回忆中,这是一名年过七旬的男子,患有脑梗、老年痴呆,几乎不出门,住处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但从未去过。

      足不出户的他如何被感染?这名患者是真正的“零号病人”吗?在他之前是否还有其他人感染但从未就医?

      据中国疾控中心在2月17日公布的一份报告,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武汉和湖北已经有104名感染者发病。这些新增的患者能否揭示疫情早期更多的秘密,有待进一步考证。

      不过,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零号病人”的寻找可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至今日,艾滋病、埃博拉、SARS等疫情从未明确找到严格意义上的“零号病人”。

      (《新京报》2.23 许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