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时,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一辆小货车急停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办事处门前。满眼血丝的鞠立才,接着手机从库房里跑出来,“赶紧卸物资!”那股子干练劲儿,一点儿也不像个年近60岁的人。
鞠立才,人称老鞠,是林校路街道平安建设办的负责人,防疫阻击战打响后,他负责辖区内33个无物业小区的应急、防控工作。“总共3555户,13131人,33个出入口……”说起当下工作,他门儿清。
卸完一车货,老鞠额头上渗出了汗,拿出手绢却先小心地按了按后脖子。“2个月前刚动刀去了两个粉瘤,缝了8针。他当过20年兵,要强得很。”同事小声地告诉记者。
“走吧,咱们去社区转转。”兴政中里,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因为是不同企业的宿舍楼,10栋楼就有10个出入口,再加上没有物业,防控起来难度不小。每到一个点位,老鞠都要连连道谢,“多亏了社工和志愿者白天轮流值班,给巡防队员和社会化力量减轻了不少压力。”“这说的哪里话,总这么客气,要不等疫情过去,你请大伙吃顿饭吧!”此话一出,老鞠也跟着乐了,紧着点头。
转一个社区,就用了大半个小时,没歇脚,他又去了林校北里、饮马井、车站北里……“战斗进入关键时期了,可不能松懈啊。”一路走,一路给区级驻社区干部、社区负责人打电话了解情况、协调物资,没一分钟得闲。
没喝一口水,老鞠在冬日里走了一上午,里程攀升到2万步,一次性口罩已是湿漉漉的。回到办公室,同事帮着打来的午饭,早没了热乎气儿,“不把33个社区转完,心里不踏实。”简单吃了几口,电话响了,他扯过来大衣直奔办事处门口。
是经常参与街道活动的两家单位,担心防疫一线物资紧张,紧急调运来了2000个口罩。“全社会一起努力,我们一定能夺取胜利。”帮着卸完货,老鞠又出发去社区了,这一转,又是大半天,“老鞠你放心,我们一定把好关!”一线人员纷纷表态,给老鞠吃“定心丸”。
再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晚上8时。窗外夜色朦胧,老鞠心头一酸,“父亲走了,我妈身体也不好,本来说好了今年回青岛陪她过春节的,又没做到。”退伍后,老鞠就到了基层,一干就是20年,他无愧于职业,惟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忙了一天的老鞠,转头抹了把泪。
电话再次响起,“给一线定的‘暖宝宝’到了。”老鞠放下难过,戴好口罩又出了门,挨个儿社区转,把一袋袋暖宝宝分发给夜里值守的人员,“有事第一时间电话叫我!我就住在办事处。”老鞠把电话铃声调到了最大,或许,又一个不眠夜正等待着他。
(《北京日报》2.3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