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并迅速产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但同时,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应注意到“防控疫情”不应该成为一般老百姓生活的全部。传统相声中有一句词是非常辩证的:糖多了不甜、盐多了不咸。如果我们现在新的文艺作品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忽视了文艺创作应该有的规律,把文艺当成了宣传口号、大标语,那么只会适得其反,增加人民群众的厌烦情绪,甚至无形之中会增加“恐慌”心理。
从目前来看,在个别“作品”中出现了“假大空”的问题,词语煽情,但缺少真情实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层面上说,就是要写真事,说实话,以小见大。例如上海的金岩、马春然等人将“好心市民给医务人员送饭”的新闻消息改编成了快板书小段,没有过多的煽情词汇,朴实无华,反而更显真挚。另外一些科普宣传内容的作品和通过疫情讽刺不良现象的作品也是值得提倡的。例如李少杰创作的关于介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快板小段。他是在查阅了准确的科学资料的情况下创作的,再利用说唱艺术“接地气”的特点,通俗易懂。这样的作品非常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北京小伙子张超创作的快板《洗手绕口令》,通俗实用,还能展现作者嘴皮子功夫。云南曲艺家创作的批评乱食野生动物的作品也具有针对性,符合老百姓的心理。
从服务对象上来说,文艺工作者必须明确一点:你的创作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一些作品的本义是歌颂或者鼓舞广大医护人员的,但现实的问题是,一线医护人员忙不过来,顾不上看这些作品。而如果不接地气,缺少实际生活,一般老百姓根本不会去看,最后就成为“为歌颂而歌颂”“为鼓舞而鼓舞”,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北京青年报》2.3 满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