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

    父亲苏轼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04日   06 版)

        苏轼一生起伏不定,几经荣辱,他的三个儿子也跟随父亲经历沉浮。他们虽然难能安定为学,但他们在优良的家风中耳濡目染,从幼年到成年时时接受着父亲的教导,个个勤奋好学,知书达理,孝顺仁爱。

        苏轼并不像苏洵一样严格,他可谓慈父。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他喜欢与他们一起嬉玩,稍有好一点的表现,便予以称赞鼓励。全家一起闲坐聊天时,苏轼来了兴致便会与儿子一起作诗,并毫无顾忌地公开夸赞诗写得好。被贬黄州时,苏轼带着家人早起种田,夜间织布,过起农家生活,“虽劳苦却亦有味”。重视家庭生活、乐于陪伴家人,是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的鲜明特质。

        苏轼对孩子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陪伴上,更体现在教育其做人上。长子苏迈携家眷赴德兴任县尉时,苏轼送给他一方砚台,并作铭文教他为官之道:“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在苏轼年逾60再遭贬斥、苏迈要顶立门户时,苏轼写给苏迈一封书信:“慎言语,节饮食,晏寝早起,务安其形骸为善也。”

        苏迈幼年便随父沉浮,侍奉父亲游历各地。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时,时年21岁的苏迈徒步相随,陪伴父亲斡旋于险难之中。苏轼被投入监狱后,其饮食供应和生活所需皆由苏迈操持。在黄州凄苦的生活中,苏迈也未废家学,常常与父亲像小时候那样作诗联句,以此为乐。

        次子苏迨幼年努力求学,后曾跟随父亲外任地方、入职京师,直至苏轼去世,始终与苏迈同进同退,相互扶持。三子苏过曾陪同父亲一路南行。在惠州时,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习惯,苏过负责父亲的饮食器用,学习做地炉取暖,在艰苦的生活中能安之若素,并在诗画方面着力。

        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苏轼的后代无法扬名于朝,只能耕读传家。但人们均相信,虽然湮没于乱世,但受到父亲、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亦是丰盈富足的。

        (《学习时报》1.31 李瑞农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