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十三
前段时间我身体不大好,经常跑医院,人在医院里通常能花大把的时间用来思考、沉淀。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怎么又一个人来医院了呢?然后又问了自己第二个问题: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一个人跑了几次医院,做一系列检查,然后要入院做小手术。可偏偏又碰上老公工作最忙的阶段。咦,我怎么又说“又”了呢?
朋友稀饭说:“都这把年纪了,看病哪能叫男人陪,多不懂事啊。”
稀饭上次低血糖犯病,给儿子报补习班的路上突然头晕,就蹲在地上歇会儿。正好老公打来电话,稀饭刚想说“我晕在路边了快来救我”,没想到老公先急吼吼地说:“我公司出大事儿了,我得赶快去工厂那边,今天可能晚饭赶不回来,你们不用等我。”稀饭吞下刚想说的话,条件反射地回答:“好,知道了。”挂完电话,长叹一口气,然后自己站起来,稀里糊涂又混过一天,没倒下。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总感觉,每次一赶上比较大的事,猪队友就特别忙,经常是一周有八天在出差。这次又是,我周一要动刀,人家周二出差,一出就是一礼拜。我还没来得及抱怨,他来了一句:还算好,我周一能给你签字。我想了想,还真是。人到中年的老夫老妻,最大的用途可不就是做手术的时候有人给签字么?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签字之情”吧。
我还没来得及组织语言,他又来了一句:要不我看看这次出差的八方谈判会议日程能不能稍微调整一下?
吓死我了,八方会谈!万万不可啊,开个小刀这种事,就当是切菜的时候割到了手,能劳师动众吗?不能!我们中年妇女最大的优点就是懂事。除了签字需要人,平常日子里不管是修修补补的小困难,还是看病治病的大困难,凡是能自己上的,尽量不拖家带口。
我这点小事说出来可能根本不上台面,周围朋友的经历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有一位中年老母,带病给娃辅导完了功课后,自己跑到医院去打吊瓶去了。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我换了一身最便于打吊瓶的行头,一吊就是3小时,上厕所的时候,我脖子上挂着包,嘴里咬着手机,一手举着吊瓶,一手提着裤子……”
朋友圈里还看到过一些故事:“让老公留在家里照看六个月的孩子,自己在清晨给自己叫了一辆救护车……”
“远在国外出差的老公和千里之外的父母都忘了今天是自己生日,于是一个人吃了火锅买了蛋糕,边吃边打着工作报告,这种时候,眼泪是不存在的,因为腾不出手来擦,也没空酝酿乱七八糟的情绪。”
我一个朋友,每次大家有点抱怨夫妻关系的时候,她就冒出来轻飘飘地说:“你们啊,都太矫情。我就一直假设自己是单身。我老公如果为我做了什么,那是额外收获,都是惊喜。这么想,你们就没那么多不满意了。”
听了这话之后我深受启发。有天晚上我在家里陪儿子玩,拖着犯病的老腰艰难踱步。而他爹呢,塞着耳机躲在书房里听培训课程。过了片刻,他走出来,伸了个懒腰:“累死我了,又学了一晚上。还是你开心啊,玩了一晚上。”
我就在心里默念:我是单身拖了个娃,我是单身拖了个娃。
一转身看到老公顺手把儿子的杯子给洗了,心存感激:多好的男人啊,乐于助人,简直是当代活雷锋!
(《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东方出版社201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