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关键词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24日   03 版)

        法官直播拍卖

      “双12”期间,浙江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某电商平台上“直播带货”,有森林、海景房、手机靓号,都是执行标的物。在短短1小时20多分钟的直播拍卖里,共34件拍品成交,成交额破亿元。

      史洪举:网络时代,法官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为法院所处置的资产“代言”,既符合网络时代的传播思路和行为风格,又不违反法官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严肃的,法庭是庄严的,但法律又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规则。某种程度上,法官“带货”显著增加拟处置资产的知名度和曝光率,进而以更高价格拍卖,利于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不仅无损其威信,反而会为法官形象加分。

      (《法治周末》12.19)

        网上卖婴

      前不久,打拐志愿者卧底调查发现一个地下贩婴链。有人在网上明码标价,暗中出售新生婴儿,甚至还有仍在娘胎里的孩子,都可以出价“预定”,而违法者竟是亲生父母。目前,公安机关已成功阻止5个险些被卖的孩子。背后的“圆梦之家爱心群”已处于被查封或被监控状态中,警方正在对群成员展开调查。

      欧阳晨雨:对于网上卖婴的父母以及躲在暗处的“买家”,理应追究违法责任。《刑法》规定,贩卖儿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但比起事后追责更为重要的,是关口前移,织密防范网上卖婴的法律藩篱。还有多少这样的QQ群,表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异常,实际上却干着如此昧良心的罪恶勾当?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戒备、监控,一旦发现苗头就必须彻底打掉,不能养痈遗患。

      (光明网 12.18)

        假装健身

      近日,“中国有1亿人在假装健身”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热议。这一源自《2019运动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引发网友共鸣,“花了不少钱买了一大堆瑜伽垫、运动鞋、呼啦圈等健身装备或办了健身卡,却没能坚持锻炼,运动装备落灰,健身卡闲置”,有人就此提出“脑补式健身”的概念。

      张立美:具体数字我们且不去追究,但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是在假装健身。“生命在于运动”,坚持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不用多说,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能够预防很多疾病,减少患病的几率。广大假装健身人士要真正认识到不坚持健身的危害,摆脱惰性,真正参与到健身中来。

      (《羊城晚报》12.1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