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保专家灵魂砍价”的视频火遍全网。医保专家许伟将治疗糖尿病药品达格列净片的价格从“5.62元”砍到了全球最低价“4.36元”,被无数网友称赞。医保专家在谈判现场使用的心理策略都有哪些呢?
优势原则
谈判是一种力量的博弈,谁是优势方,谁就占据了主动权。因此,谈判高手往往善于创造或利用优势。
谈判要善于使用主场优势。今年的医保谈判,选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入场顺序上,医保局的谈判专家已经坐好,等待医药代表落座——这些都是医保专家的主场优势。
心理学家证明了在谈判时使用强硬的最初立场,对自己更有利。谈判开始时,医保专家直言:“报价有两次,如果两次达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或者超过医保支付标准的15%,直接出局。”以强势的姿态开场,给对方制造了心理压力。迫于心理压力,弱势方更容易顺从和让步。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估测某个事物的数据时,往往会被初始值所左右,初始值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始终制约着你的估测值。
医药代表第一次报价“5.62元”后,医保专家说:“第二次报价,请你们一定要落到15%以内”。专家没有主动还价,而是引导对方给出合理的报价,压低对方抛出的锚。之后,医药代表第二次报价给出了“4.72元”,假设医保专家的心理价位是“4元”,那么协商的价格区间就能在4~4.72元间浮动。但若接受了对方“5.62元”的第一次报价,有可能成交价要高于4.72元。由此可见,怎样讨价还价,也是门有讲究的学问。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在社会交往中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利益,而是核算成本与收益,追求互利互惠、各取所需的公平结果。
医药代表给出“4.5元”后,以该药品在韩国的销售价格为例,表示这已经是全球最低价。这时,医保专家不紧不慢回了一句:“你有没有想过韩国有多少人口,中国有多少人口,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来跟你进行谈判。再给你一次机会。”向对方强调中国市场的体量,强调“以价换量”“薄利多销”,在压低价格的同时,也给对方盈利的空间。建立双赢关系,砍价成功率更高。
情绪把控
在医保谈判现场,每一次讨价还价,双方都在察言观色,最胶着时医保专家则面无表情。真正的谈判高手,既能准确解读对方情绪,从微表情中探出对方底牌;同时又很好地隐藏自己的情绪,不被对方看出真实意图。由此可见,谈判要占上风,必须要能准确把控情绪。
(《科技日报》12.18 杨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