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接到来电显示为“公安反诈专号”的电话,请一定要耐心接听。12月16日,公安部刑侦局联合阿里巴巴推出的“钱盾反诈机器人”正式上线。通过来电显示“公安反诈专号”,公安机关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预警劝阻,向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闪信提醒信息,提升反诈劝阻成功率,可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
多破案不如少发案。遏制网络电信诈骗重在防范,争取第一时间避免群众被骗。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在连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积极加强犯罪预警。通过大数据监控发现潜在受害人信息后,发短信、打电话或者直接派警员上门,人工劝阻疑似受骗群众,阻断诈骗。以广东省为例,今年1至11月份,省市两级反诈中心累计劝阻疑似被骗事主63.8万余名,挽回经济损失合计逾70亿元。
不过,在开展反诈预警过程中,也暴露出“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反诈劝阻电话号码不统一,知名度、辨识度不高,电话拨打出去,往往就被当成推销、诈骗电话。深圳市反诈中心数据显示,每天拨打出去的上千个劝阻电话,近四成被拒接,成功劝阻一个人至少要打5通电话。
同时,潜在受害人被深度洗脑,也大大制约了反诈民警劝阻预警的成功率。诈骗分子经常冒充“公检法”人员,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存款转到安全账户。在先入为主的思维下,受害人往往对骗子的“公检法”身份深信不疑,反而对前来劝阻的民警心存疑虑。
有鉴于此,“钱盾反诈机器人”通过电话、短信、闪信三种渠道快速向被骗群众发布预警,无疑具有高辨识度,让受害人马上意识到可能已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引导潜在受害人走出诈骗圈套。
反诈预警神器,有了更要用好。积极运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和手段,让公众了解其重要意义,增强反诈防骗意识。公安反诈打诈是外力,群众反诈防诈是内力,只有内力外力密切配合,才能筑牢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北京青年报》12.18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