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公知体”失去市场 见证国民心态之变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19日   02 版)

      最近,某活跃于财经领域的微博“大V”猛批中国高铁,通过罗列航空交通的优点,搜寻了一组所谓的“中美机场数量对比”数据,得出“中国高铁发达恰恰表明落后”的惊人结论。孰料,这番“高明论证”却成了“大型翻车现场”,本想带节奏黑中国一把,却被网友群嘲“公知又出来秀智商下限”。

      “拍砖”之余,许多网友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纷纷在该“大V”微博下“扫盲”:你知不知道中美两国人口密度、城市距离差异多大,主导交通自然大为不同?你知不知道美国人自己都为本国“沉睡30年”的铁路系统“羞怒不已”?事实上,2008年加州选民曾投票通过高铁计划,但10多年过去了,这条铁路依然处于“毛坯状态”。美国媒体在《为什么美国永远没有高铁》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无休止的政治扯皮、高昂的人力成本及私人垄断资本作梗,美国不可能发展高铁。

      “公知”和“大V”,是一个特定时期自信不足的产物。这类群体中很有一些人,在舆论场分外活跃,以意见领袖的姿态指点江山,抛出的论调看似“独到”,但惯用套路无非拼接事实、断章取义、玩弄双标“三板斧”,逢西必捧、逢中必踩,似乎不如此就无以显示自己的“高端”。在“定体问,中必输”的暗黑逻辑里,中国永远是差的、错的。就拿高铁为例,从立项、建设一路走来一直被“公知”唱衰,没想到唱来唱去这个“子弹头”竟然成了中国制造的金名片。前段时间,就有外国智库发文称,后悔轻信中国“公知”的胡言乱语,结果扰乱了自己国家的判断,白白损失了数万亿。

      也许在今天看来,某些人“为黑而黑”的把戏相当拙劣。但不得不说,这个群体曾经一度在舆论场上呼风唤雨,粉丝拥趸动辄百万千万。岂料时过境迁,套路虽精,可如今非但没人“打赏”反被众人“拍砖”。“公知”为何走下神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所构建的那一套话术在现实冲击下正变得愈发无力。“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照。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对“发达国家不发达”的真相有了更为直观理性的认识。当爱国和自信愈发成为舆论场中的主旋律,“公知体”自然失去市场。

      透过“公知沉浮录”,我们更能看到国民心态的变化与成熟。这种成熟,很大程度就表现在怎么认识我们的祖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当“世界的发展坐标在地理上向东方转移”,中国不仅“赶上时代”而且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引领时代”之时,如果还只会拿着别人的尺子量度自己,言必称西方,难免失焦跑偏,甚至陷入混淆是非境地。回顾世界大国的崛起历程,都曾遇到三大难题: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软实力的支撑很难实现真正的崛起。而立足本国本民族的历史视角,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评判标准,正是软实力异常重要的一部分。

      (北京日报客户端12.4 范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