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07日 星期六

    艺术地生活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07日   06 版)

        徐光东创作的“中国梦娃娃”。

      初见徐光东,他身着一身皮衣,很高偏瘦,整个身体斜倚在咖啡厅的沙发上,眼神透着几分精锐。交谈中徐光东对于描述生活的语言很朴实,对于艺术的表达在浪漫中不失理智。拿他的话来说,“到这个年纪,积淀的事情多了,就发现学会艺术地活着很重要。”

      “小黑屋”里的创作

      徐光东是在2018年12月末收到的设计国庆彩车的任务单。创作期间的“小黑屋”,是徐光东待的时间最久,最“痛苦”又“享受”的地方。

      “小黑屋”四面无窗,是学院专门成立的保密室,称之为“重大项目创作工作室”。有时徐光东的整个夜晚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反复改稿到凌晨三四点钟不足为奇。“基本上两三天就要领导审一次稿。”徐光东说。他画的设计稿有上百版。“这段时间很艰苦。艺术创作可以间断,可以等灵感。可是这项任务不一样。艺术本身是不可控的,是天马行空的。而此次的任务是要求你在不可控的范围内可控。”

      “立德树人”彩车终不负数月日夜赶稿的辛苦,以新的设计理念亮相天安门。“你一眼看过去,首先是一本书,又像是海浪在平静地延展。上面是一棵树,教育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徐光东阐述。

        不署名的“中国梦娃娃”

      徐光东是“中国梦娃娃”系列的创作者,“中国梦娃娃”还是老百姓起的昵称。这个娃娃在徐光东看来更像是中国的IP,一种更为形象化的人物:“就像说好莱坞,我们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米老鼠和唐老鸭。”

      徐光东介绍,最初一批“中国梦娃娃”是由泥人张捏的泥人;“他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泥人形象,我们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版画、剪纸、蜡染等,徐光东不断尝试给“中国梦娃娃”添衣做装饰。这个娃娃作为第一批形象推出去,逐渐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告诫大家要勤俭,要对社会有模范遵守,都是依托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传达给大家。”

      “中国梦娃娃”系列广告是公益广告,不给创作者署名,对此,徐光东肯定地说,“做一名幕后的工作者是心甘情愿的事。”

        艺术是来表达你心中的像

      “倘若一个人的文化基础不行,他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很受限制。”徐光东认为做艺术创作需要深埋在心的底蕴。“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实现的。因为你做的艺术创作,不能光是一张‘皮’。它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于艺术的表达,在徐光东眼中一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刚才提到的“皮”,可以综合理解为形式表现。“画面一看很逼真,这是普通老百姓口中的画得很像。真正艺术性的逼真不是按照照片去描绘,而是从心灵散放出来的真实。绘画表现的是自己‘想表现的真实’。”

      进入中年,徐光东说自己的生活也慢了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乍一听这句话很老,却很实用也很艺术。这种朴素的艺术,有一种传统的道德精神在里面。把握好生活的节奏和平衡感,可能这于我而言就是艺术地生活。”

      (《北京青年报》11.26 梁天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