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王坚当选院士,意味着一个重要变化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03日   02 版)

      2009年,王坚的团队敲下了阿里云的第一行代码。十年后,他主持研发的飞天系统,成为中国唯一自主研发的云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三。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本年度院士提名工作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就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在基层和民营企业中推选院士。此前中国1000多位两院院士大多来自体制内的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等。王坚的最终当选,可以说是民营企业第一人,也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意味着民营企业不仅仅可以贡献GDP、税收和就业岗位,其科研力量也正在成为国家科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是对民营企业在国家综合力量权重中的一次充分肯定。

      数据时代,云计算就像石油、水、电一样,成为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王坚当选院士,代表着中国对另一种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模式的高度肯定:以企业为主体,来实践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国家科研,用足大国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民企科研,胜在嗅觉灵敏、成果转化能力强,是对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有力补充。

      科技创新可以大致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前者往往很难在短期内产生实际效益,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长期大量的投入。而应用科学因其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更直接体现着市场需求。民营企业是前沿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最佳土壤,它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推动创新技术的研发,这种产研融合的形式是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以效益为导向寻找科研方向,并将效益反哺科技创新,是阿里蹚出的一条路。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但归根到底还要靠自己掌握技术话语权。民营企业的技术成果已经进入国家视野,民营企业家还有什么不自信的?

      在中国首次鼓励民企参选院士的这一年,王坚这个名字,无疑是对阿里巴巴所走的民企科研模式的有力认证,也一定会激励更多人才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科技创新。在这种信号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势必更足。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坚当选院士,不会是阿里的唯一,也不会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唯一。

      (团结湖参考 11.23 于永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