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人类需要探险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28日   07 版)

        人类似乎生来就有探险的基因,数千年来,由探险家、学者、旅行者、商人、外交官等人士开展的探险之旅遍及世界。

        至于为什么要探险,专门研究黑猩猩的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曾讲述过一个故事:长期生活在保护区里的黑猩猩每隔一段时间会到它们群体的边缘去“探险”,而且这种行为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多年之后,珍妮·古道尔发现,这群黑猩猩把邻近的那群黑猩猩逐个干掉了,扩大了自己的边界。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人类——在大航海时代,探险往往和殖民相伴,它同样也带来了人类的扩张。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也与探险有着密切的关联。达尔文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想去找份工作。他知道英军勘测船会去勘测南美洲海岸线,而船上需要一个博物学家——所谓博物学家,就是一个跟船长聊天的人,不领薪水,甚至自己要承担一些费用。

        达尔文跟着他们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从英国开始,他们先到南美洲,再从南美洲的南端绕过去。环球旅行持续了5年时间,达尔文比较了一些动物,采集了不少标本,推论出“动物也会慢慢演变”的结论,最终进化论影响了全世界。

        目前,中国在南极有4个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泰山站。为什么要建南极站?听起来既危险,又需要花很多钱。

        从一方面来讲,科学研究需要研究地球的气候,甚至包括南极的电磁,这涉及天文学的研究;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和未来资源开发有关系。《南极公约》声明说,不允许任何国家或者个人宣誓对南极领土的主权,因为它属于全人类。但如果一个国家在南极没有据点,又怎么可能在未来利用它的资源和对它进行研究呢?

        如果将思路延展开来,对宇宙、对未来,包括对我们人类的内心,都可以进行探险——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探险是一种疆域意义上、地理意义上的探险,但其实方方面面的探险都可以被称为探险。

        (《北京晚报》11.13 彦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