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院士“兼职”政策收紧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28日   01 版)

        褚君浩又一次谢绝了地方政府的“好意”。

        2019年10月,内地某省科技厅、科协的领导专程赶赴上海,拜会这位74岁的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领导们的来意很明确,该省正构建协同发展半导体产业生态圈,想邀请褚君浩去设院士工作站。作为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的专家,褚君浩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

        褚君浩经常会遇到“设站”的邀请,他也经常谢绝。这一次,他谢绝的理由更加充分:“我已经超标了”,按照规定,每名未退休的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但他名下已经有2个。

        在2019年6月以前,并无此规定。当月11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之后,限制就有章可循了,意见不仅对未退休的院士进行约束,也对退休院士提出了明确要求: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3个。

        “两院”院士工作站是院士及其团队,与企业等建站单位合作建立的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和技术攻关等,合作的时间一般为3~5年。

        院士工作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9年后开始“遍地开花”。四川某地级市一位科协副主席表示,虽然表面上没有对每年的建站数量提出要求,但实际上各市之间是有竞争的。一方面,工作站数量多,在年底考核时可以加分,同时市长每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会把它作为“政绩”加以强调。而“一哄而上”也造成不少工作站有名无实,院士只挂名不参与实际工作。

        “两办”文件下发后,对院士工作站的规范清理工作已开始启动。“实施办法正在加紧制定。”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产学研合作促进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意见出台,他们已经停止了2019年对工作站的认定工作。

        (《南方周末》11.21 杜茂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