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孩子遭遇霸凌时最需要信任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23日   04 版)

        看完有关校园霸凌的热门电影《少年的你》,我心情沉重,复杂的悲伤如堵在胸口的大石,难以释怀。

        孩子遭到欺负后,能否信任父母,是问题的关键。包括:他能否毫无保留地确信父母明白自己正在经受侵害;能否理解自己正在经历屈辱和痛苦;能否以有效的手段保护自己,免遭继续伤害……这种信任,绝非来源于父母的一遍遍承诺,甚至也不是某次霸凌事件发生后父母的表现,而是来自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甚至完全源于与霸凌无关的生活事件。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里,父母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吗?父母能体会孩子摔倒后的惊慌和疼痛吗?父母愿意倾听孩子表达那些微小的生活愿望吗……恰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件,构筑了孩子的信任与信心。

        如果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言而无信”,如果孩子遭遇挫折,父母只是一味指责孩子自己做得太差,如果父母常常没有耐心听孩子倾诉他的小小心愿,那么信任就是奢谈。

        青春期孩子,其成长压力不仅来自家庭与社会环境,成长中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化也会带来极大的冲击。剧中陈念和警官的对话里,充满了青春期的慌张与恐惧,她说: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成年人。像陈念这样的孩子,缺乏支持,长期的生活磨难使他们无法真正相信自己可以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

        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当一个孩子在其生命的很多方面都感受到无力时,便会紧抓着自己仅有的权威不放,同时也会出现滥用权威的行为。通常在四五岁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恃强凌弱的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人际边界,等年龄更大时,很有可能发展出更为严重的欺凌行为。

        现实中,在家庭教育里,有些父母惯用谎言或威胁去胁迫孩子遵守规则,然而,收获的恐怕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被摧毁”。这一点恰好是电影另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让正在被欺凌的孩子失去了求助的愿望,失去了对父母、对成人的信任。

        (《中国青年报》11.11 薛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