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作为口耳相传的文化记忆在文字出现之前早已产生。中国各民族创造并传承的神话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极其丰富。这些古老的神话不仅产生的历史久远,而且源于各民族群众自发自觉的共同心声,因此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最有力的文化见证。
其一,神话在叙事过程中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祖先的普遍认可。
例如众所周知的盘古神话,“盘古”作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创世大神在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有广泛流传,甚至在苗族、瑶族、畲族、黎族等一些民族神话中有时还把“盘古”与祖先“盘瓠”等同起来,这些情形充分表明各民族普遍公认的“盘古”,不是一个具体的“神”或“人”,而是一个具有中华民族本土特色的象征性的文化符号,“盘古”已经成为各民族构想出的“文化祖先”。
当然,如书中常说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神话时代的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传说,不仅在广大汉族地区妇孺皆知,同样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多有流传。
其二,神话中直接叙述多个民族由一母所生或同出一源。
许多古老的族源神话叙述的多民族“一母所生”或“同出一源”,无疑反映出民间文化创造中积极的价值观和生存大智慧,是特定时期社会关系的艺术性表达。如阿昌族神话说,开天辟地时遮帕麻与遮咪麻兄妹婚生的大葫芦中出来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九个民族。布朗族神话中,天上四兄弟降临人间成为汉族、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傣族。独龙族神话中,洪水后一对兄妹婚生九对男女繁衍汉族、怒族、独龙族等九个民族。哈尼族神话中,最早的一个女人感风孕生的孩子成为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等民族。珞巴族神话中,太阳的儿子和月亮的女儿婚生汉人、藏人、珞巴人、门巴人和兯。佤族神话中,从石洞中走出汉族、佤族、拉祜族和傣族。藏族神话中,四兄弟分别变成汉族、珞巴族、老虎和兯的祖先。
这些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域的多民族同源神话,无一例外地表达出中国各民族亲如兄弟的共同愿景,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各民族神话在叙事中一般都会涉及与汉族的关系,这也是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客观反映。这些叙事内涵丰富,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高度融合,也反映出中华民族框架下的各民族唇齿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
其三,同一个民族在表达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往往因地而异,丰富多彩。
以彝族神话为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的彝族神话中,洪水后,幸存的男子与一位姑娘婚配生的三个孩子分别成为汉族、干夷、黑夷的祖先;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的彝族神话中,男子与仙女婚生的葫芦中繁衍出汉、黑彝、哈尼和傣族祖先;流传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宣威县的彝族神话中,洪水后,男子与天女婚生的子女繁衍汉、彝、纳西、苗四个民族;流传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的彝族神话中,洪水后,男子与天女结婚生的三个儿子成为汉、藏、彝族的祖先;流传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的彝族神话中,洪水后竹生的男孩繁衍出多民族与民族支系始祖。这类神话表达的主旨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
《论语》中所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何为“四海”?《尔雅·释地》中解释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这种古老的文化传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而自古以来在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兄弟相称的同源型神话则是这一古老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毫无疑问,许多民族起源神话中所呈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10.21 王宪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