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90后”的养生焦虑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12日   03 版)

        又是一年“双11”,1991年出生的陈佳再一次刷新了购物车,葡萄籽、美白丸、酵素、钙片……她笑着说,自己的保健品甚至比自己爷爷奶奶的还要多。

        在养生这条路上,陈佳并不孤单。丁香园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指出:在各个年龄层的人群中,“90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分最低。“90后”的不安,也直接推动了保健品产业的新一波崛起。

        保健品进入“90后”日常生活

        陈佳的养生开始于3年前。那年9月,拿到体检报告的陈佳有点受打击,刚过完25岁生日的她,体检报告居然有八项指标异常。轻度脂肪肝、血脂偏高、慢性疲劳……陈佳把这些归咎于加班和外卖,她“坚信”这只是亚健康,不需要吃药,吃保健品应该能缓解。

        从那时起,陈佳加入了购买保健品的大军。她发现,周围很多同龄人也和她一样,都在服用保健品,大家还会时常交流使用心得。陈佳有一个六格小药盒,里面放满了一天要吃的保健品。“护肝片、薏仁丸、抗糖丸,想要保持年轻健康,保健品一个不能少。”陈佳说,这已成为她的习惯,甚至是一件颇有仪式感的事情。

        对于像陈佳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保健食品除了保健功能,同时也充当了一种心理安慰剂,成了抚平焦虑的“神器”。吃了外卖,来两片;熬夜了,来两片;没时间锻炼,再来两片……毕竟,与坚持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相比,服用保健品要容易得多。

        有调查指出,“90后”的养生焦虑一方面来自于“90后”步入职场,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危机感也比其他群体要更强。

        要防止年轻人沉迷于保健品

        2018年天猫平台“双11”活动榜单显示,在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品类中,保健品位居第一,而80后、90后消费者占比高达60%。

        不过,有营养科医生表示,国外保健品的含量和推荐剂量都大于我国,但事实上,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要看个人情况。陈佳的囤货清单里,褪黑素位列其中,这种被冠以“改善睡眠”的保健品,副作用不容忽视。有媒体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褪黑素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生理欲望的副作用。还有医生指出,相比现代新型治疗失眠药物,全球范围的医院对褪黑素的使用是慎用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指出,防止年轻人沉迷保健品,就要加强对保健品的市场监管,在规范的行业行为的同时年轻人自身也要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保健品不可替代药物,也不可能防病,更不可能治病,不要忽视了自己应当遵循的基本的养生规则”。

        撬动“年轻”的市场

        “90后”的养生焦虑,直接撬动了保健品行业的市场。

        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保健品中增速最快的酵素类、膳食纤维、葡萄籽提取物等,都是年轻女性消费者贡献的销售额。2018年,我国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约为2898亿元,占全球份额超过10%,达到了11.59%。中国保健协会预测,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未来10年内将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长,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膳食补充剂市场。

        国内保健品市场扩张的同时,海外保健品牌也跟进脚步,通过开设线上官方旗舰店的方式杀入中国市场。例如澳大利亚诸多保健品牌的产品会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作出调整,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趋势”。正如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所说,在消费市场快速年轻化的道路上,谁能抓住C端用户的年轻主力军,谁就能完成华丽转型。

        (《法治周末》10.29 高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