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通州北关闸运河边上,眺望波光粼粼的河面,只要想起一生中快乐的时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人赵庆福便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摇哇嘿,摇嘿,摇哇嘿。出了天津卫,直奔北京城……”
因名字中有个“福”字,乡亲们习惯喊他“小福子”。1931年,小福子出生在通州永顺镇盐滩村(现为新建村)。这是北运河边上的一个村落,村子得名皆因此处曾是盐的集散地,那时候南方过来的盐都要先卸到这里,然后再运到京城。除了盐之外,这里还是丝绸、瓷器等物件的集散地。正因为靠着运河,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船,靠运输货物吃饭。
赵家在盐滩村是大户,几户赵氏人家合伙买了一条漕船,跑北京至天津段。北运河北高南低,漕运要经过五个码头,下去(指下天津)顺风顺水,摇橹即可,通常一天半时间到达。上来(指上北京,不能叫回来,忌讳走回头路的意思)逆水逆风,拉纤得需三天左右。
跑漕运有两个忌口,船帆不能叫“帆”,得称其为“篷”;货“沉”,得改口叫货“重”,就连有“陈”(程)、寇姓客人搭船,船主也是绝对不会应允的,大忌。下去时,船工们也不闲着,得打鱼补网,主要吃的菜就是鱼,带的干粮是面。
八岁的小福子打小就爱到船上玩耍,那时候赵家要物色日后能够领号的后生,大人们一合计就挑中了机灵的小福子。自此,上了半年私塾的小福子开始了他的漕运时光。
跑漕运,白天不管是刮风下雨,都得照走不误,晚上船舱里一窝就是一觉。运河两边都是纤夫光脚踩出来的野道,那时纤夫没人穿鞋,尽管脚上布满老茧,但走河滩的时候还是经常蹭出血泡。拉纤时,只要船一搁浅就要下水推船,没时间宽衣解带,所以,纤夫们就穿一条缅裆裤,就是那种从前向后一系、遮前不遮后的“工作服”。拉纤时,沿途的农民只要听说纤夫经过了,都会奔走相告,下地干活的大姑娘小媳妇害羞,赶紧躲到庄稼地里。
领号的相当于田径赛场上的十项全能选手,不仅要熟悉航道、水情,哪儿有漩涡、浅滩都要门儿清。领号的要根据不同的水域提醒纤夫如何拉纤,还得会织网、捕鱼、做饭,最难的掌舵技能也得应付自如。
跑漕运,领号和舵手默契配合至关重要。航道险象环生,底下有淤泥、浅滩、烂树沉木,一不留意就搁浅了。货船就怕搁浅,搁浅后要是搁在活沙上相当麻烦,活沙有反作用力,凭蛮力抬是抬不动的。此时,领号的就得喊“闯滩号”:“……嘿哟嘞,嘿嘿……”水性好的船工下水靠着船帮两侧,随着号子的节奏左右晃悠推船,把船蹭到水深的地方,继续前行。领号的除了嗓门要透亮,还要有行船经验,喊得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若船都搁浅了才想起来喊号子,那就是“欠揍”。
运河号子要发自肺腑地喊出来,领号的一声吆喝,得让自己船帮的纤夫、舵手都能听到,为什么有“运河号子喊破天”一说?这是因为过去两万多艘漕船到通州装货卸货,每个船帮都有拉纤领号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号声彼此起伏。跑漕运,到哪一步了都有对应的号子,比如起锚号、摇橹号、出仓号、立桅号等,演唱形式除起锚号为齐唱外,均为一领众和。
过去的船帮,长年跑同一段漕运,彼此间虽是竞争关系,但是重情义讲团结。比方说前边百里地有一个坡儿塌陷,或者是洪水来势汹汹冲倒了岸边的大树没到河中看不到,路过此段船帮的领号会提前告知迎面逆行船帮的领号“路况”,互相提个醒是规矩。如若邻近的船只漏水或是搁浅,无需对方求助,路过的船只得主动停下来,身强力壮水性好的船工跳到水中找好位置帮忙推船。
小福子悟性高,不出半年光景,就能跟着长辈们跑船下天津了。可是好景不长,1940年开始,京城赶上三年大旱,大运河干涸断流。没活干了,船工们只能自谋生路。
新中国成立后,盐滩村成立了一支副业队,小福子是架子工。参与建设北京十大建筑时,他把京平梆子融入劳动号子,修建东西长安街打夯喊号子,修十三陵水库也去喊过号子。如今,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在他家已经传了四代,老爷子执着地认为,这船工号子不能失传,得让后代永远记住先人们曾经是怎样劳作生活的,否则,根就断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