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展出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展览刚刚结束。本展回顾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的杰出代表,如朱彬、范文照、杨廷宝、梁思成、童寯(jùn)、陈植等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以及学成归国之后的学习、设计历程。
现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建筑事业发轫于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也正是初代建筑师们崭露头角的时期,初代建筑师的归来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以及高校建筑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战结束之后,中国提出了停止赔偿西方列强庚子赔款的要求,当时的政府遂决定用退回的赔款款项兴办教育,故此出现了留学热潮。这一时期,中国一些高等学府设立了留洋预备班,还有一些学校专为国外的大学输送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家境殷实的学子远渡重洋,赴海外学习。中国的初代建筑师中,就有很多人从清华留洋预备班中走出,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
根据资料记载,中国留学生中最先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的是朱彬,于1918年9月从清华学堂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2年6月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宾大学习期间,朱彬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外的设计奖项。
范文照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时间比朱彬稍晚,在进入宾大学习之前,范文照曾经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1922年2月,范文照就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回国,1927年创建了私人建筑事务所,并接受邀请与上海基督教青年汇建筑师李锦沛合作设计了八仙桥青年会大楼,在此期间结识了另一位参与到该项设计中的中国建筑师赵深,在1928年至1930年期间,赵深作为范文照的合伙人在建筑事务所中工作。
有意思的是,赵深也是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赵深1921年9月由清华学校来到宾大,1923年2月取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同年6月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并回国。
这一时期,杨廷宝、童寯、陈植等建筑师都赴美国宾大学习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也在这一时期赴宾大学习。这些初代建筑师在留学期间同样获得过许多建筑设计奖项。除了朱彬之外,“归成”展览现场还可见当地报刊关于陈植改造市政厅西北角的设计方案获得了柯浦纪念奖的报道、杨廷宝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在留学期间多次获奖的报道。
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梁思成与林徽因是最杰出的先驱者,他们不仅对中国建筑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而且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一起,开创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新途径。他们不仅发现并记录了大量重要的中国建筑遗构,而且为当代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于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同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也建立了建筑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赵深、陈植、童寯三位宾大的师兄弟合办了名为华盖的建筑事务所。起初,这一事务所是赵深独立于范文照的事务所之后自己创办的,之后又找到了在金融界颇有关系、对于扩大建筑事务所经营颇有益处又同是建筑师的陈植。后来,又邀请童寯南下共同创办的事务所。事务所之名“华盖”义为“为中华盖楼”。华盖事务所创立之后设计了原上海大戏院、原上海金城大戏院等建筑。
在赵深独立开设建筑事务所之前,曾经与范文照合开建筑事务所,这个事务所曾经设计建造了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美琪大剧院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大受好评,到今天上海市民还在使用。
设计了中山陵的建筑师吕彦直也是留学归国的初代建筑师。1911年,吕彦直考入清华留美班,1913年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起初学习的是电学,后来因为性不相近改学建筑。1918年毕业后参与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平燕京大学的设计规划;1921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开办过三家设计公司。1925年,在有四十余位中外建筑师参加的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奖,并由此负责设计中山陵。1927年5月,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再度夺魁。1929年,中山陵竣工,也是在这一年,吕彦直逝世,年仅35岁。
(《北京晚报》10.23 袁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