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耀东
蟹,天下至美之味。自古就是中国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中国吃蟹的历史,由来已久。据《逸周书·王会解》篇的记载,成王时,海阳献蟹,离现在已有三千多年了。《太平御览》卷四九四引《永嘉郡记》,记载晋永嘉郡安国乡的地方土著,“喜于洞中取石蟹,就火边跂石炙噉”。这种吃法颇为原始,颇类日本的铁板烧蟹。南北朝后期有蜜蟹和糟蟹,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糟蟹就是吴中进贡的御食之物。宋陶谷《清异录》说:“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上旋法栻蟹壳,以金缕龙凤花云贴其上。”这是帝王之食。现在江苏兴化产的“堡中糟蟹”,制法繁复,或者就是炀帝吃的糟蟹。
唐宋的文人多嗜蟹,李白有“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之句,已写出他那种急不可待的精神了。黄山谷有“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把蟹的美味与诗意都表现出来了。唐人吃蟹与橙并食,所谓“味尤堪荐酒,香美最宜橙,壳薄脂胭染,膏腴琥珀凝”。“饮酒食肉自得仙”的苏东坡,虽然谪居各地,却爱江南,最后终老阳羡,而有“诗成自一笑,故疾逢虾蟹”之句,美味当前却不能动手,因为怕疥痒的旧疾复发,的确是非常遗憾的事。但陆游就顾不了那么多,情愿疮流脓都不愿口受罪,“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陆游嗜蟹嗜到垂涎欲滴:“蟹肥暂擘馋涎堕,酒渌初倾老眼明”,而又精于选蟹:“横柑磊落围三寸,尺蟹轮囷可一斤。”他不仅吃糟蟹、蜜蟹和蒸蟹,并且还吃蟹粉小笼:“蟹馔牢丸美,鱼煮脍残香。”他算是识蟹之人了。糟蟹、蜜蟹也许是唐宋间普遍的一种吃法,黄庭坚有《食蟹》诗:“鼎司费万钱,玉食常罗珍,我评扬州贡,此物最绝伦。”所谓“扬州贡”指的是吴中向隋炀帝贡的御食之物,到这时已成了一般的吃法了。唐宋文人嗜蟹,因而有了关于蟹的专著。唐有陆龟蒙的《蟹志》,宋有傅肱《蟹谱》。中国第一部研究蟹的专门著作,那就是宋代高似孙写的《蟹略》了。书分四卷,卷一是蟹原、蟹象,卷二是蟹乡、蟹贝、蟹品、蟹占,卷三是蟹贡、蟹馔、蟹牒,卷四是蟹雅、蟹志、赋、咏。
至于元代食蟹之法,元末四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记载了一段“煮蟹法”:“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方大沸透便翻,再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只可煮两只,啖已再煮,捣橙、醋。”虽然煮的方法与现煮现吃,和现在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却考究多了。
明张岱的《陶庵梦忆》,其中一篇记载他和朋友与兄弟们,在十月里吃蟹的情形。张岱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绍兴)人。《陶庵梦忆》所叙浙江一带的景物与习俗。《蟹会》是一篇谈食蟹的绝妙好文:
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蟹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蓏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所谓“九月团脐十月尖”,十月正是雌蟹产卵的时候,尖脐雄蟹的膏特别厚腴,一般而言,雄蟹都比较硕壮,选择这个时间举行“蟹会”,是非常恰当的。不仅食蟹,并配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鸭汁白菜”数味,酒饮的是“玉壶冰”,饭是以余杭新白米煮的,生果有栗、菱、橘,最后再来一盅“兰雪茶”,此馔此味,如再有菊花可赏,这真的是“天厨神仙供”了。
(《寒夜客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