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高校博物馆缘何屡陷“赝品门”

    《 文摘报 》( 2019年10月22日   01 版)

        日前,一篇名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网络文章将刚开馆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推上风口浪尖。该文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发文质疑称,该馆所藏部分文物系赝品。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大学博物馆于10月7日开馆,馆藏的342件文物由该校教授吴应骑捐赠。目前,重庆大学已成立专门工作组,藏品是否赝品,还有待调查,但此事件折射出的某些高校博物馆建设的浮躁现象却是显而易见的。

        高校建设博物馆本是好事,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国几百所高校纷纷投重金建设博物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高校真的坚守建设博物馆的初心,又做好建设一座合格的博物馆的准备了吗?

        建设一座高水平的高校博物馆,不是只靠砸钱建大场馆、收文物就能做成的。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建成一座真正可以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公众所用,能传承大学精神和文脉的文化阵地。而现实是,前有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博物馆,今有重庆大学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屡屡陷入“赝品门”。高校的管理者和专家们真的不知应该如何建设一座博物馆吗?真相恐怕不是不知,而是不愿。

        一座博物馆,是显赫的实绩工程,是好看的表面文章,是可列入各类申请表的优秀指标。如此,某些高校博物馆仓促上马,饥不择食,如果再掺杂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纠葛,吃相就更难看了。

        初心的缺失,或许是类似事情发生的根源。高校博物馆要建,更要慎建、稳建、真建,如果只是功利地将博物馆急吼吼地建起来,那么发生这种因“眼拙”而“玩砸”的事情,也就不稀奇了。

        (《中国科学报》10.17 张文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