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异地调动不能靠“拼关系”

    《 文摘报 》( 2019年10月22日   01 版)

        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异地就职,工作与生活、事业与家庭难以兼顾,一些基层干部面临辞职、调动进退两难的处境,甚至在一些地方,异地调动成了“拼关系”。关注到这一群体的需求,部分地区已在探索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理论上看,只要本单位愿意放人、新单位愿意接收,异地调动就可成行,但现实中,能够异地调动的仍是少数。这背后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人岗相适的接收单位难以找到,这可能需要巨大的沟通成本。二是原单位担心频繁调动影响工作质效、不利于干部队伍稳定,所以对调动卡得比较紧,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冻结人事调动。三是政策层面的限制,比如乡镇公务员有5年最低服务年限、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省考、遴选机会较少等。

        异地调动,实现人员新老更迭,能够带来工作思维、经验等方面的交流碰撞,助推引才引智。此外,也能够解决一些干部在婚姻、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这显然是关心和激励干部的具体举措。如果异地调动只能靠“拼关系”来解决,将损害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积极性,甚至会带来法纪风险。因此,破解异地调动难,须通过规范、透明的制度设计,使其在阳光下运行。

        比如,一些地方通过异地调动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将在外地工作的干部引回来;还有的规定服务一定年限、表现优异的干部可调入离家近的单位、报销一定往返交通费等。类似的有益尝试值得借鉴。

        (《半月谈》2019年第19期 向定杰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