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我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能给他丢人”

    《 文摘报 》( 2019年10月22日   07 版)

        汤瑞仁

        “我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能给他丢人”

        1959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阔别家乡32年后回到韶山,留下一张与乡亲们聊天的合影。照片里,一位留着齐肩发的妇女抱着孩子,笑得欢畅——那就是汤瑞仁。“我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能给他丢人。”这句话,她践行了一生。

        “铁娘子”

        1930年,汤瑞仁出生于湘潭银田寺镇一户贫寒人家,幼年讨饭为生。1944年,她嫁给了同龄的毛凯清,住在了毛泽东旧居的斜对面。3年后,立志参加革命的毛凯清与弟弟毛凯文告别家乡,加入解放军队伍,一走就是整整8年。

        在闹饥荒的韶山冲里,汤瑞仁扛起了养家的重任。那时土地贫瘠,一些青壮年将山里的柴砍来送到集市上卖,换回粮油,一车柴大约有两百斤。17岁的汤瑞仁加入了“送柴大军”,一趟单程,爬岭过坳20余里路,卖完柴再回家做饭洗衣,照顾老人。

        1955年8月,离家8年的丈夫,终于寄回一封家书。她这才得知,毛凯清参加了湘西剿匪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荣立二等功,是最后一批归国的志愿军,当时正在东北任教官。汤瑞仁请人写了回信:“家里备好酒菜,等你归来。”

        回到家乡的毛凯清,只匆匆停留20多天,又回到了东北部队。

        1956年,走上集体化道路的韶山开始兴修水利,在开山炮的轰鸣声中,怀着身孕的汤瑞仁也走上工地,挑土担石。那年的一个夏夜,独自在家的汤瑞仁生下了儿子,取名毛新飞。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据汤瑞仁回忆,一天,毛主席走进她家中,坐下聊天,问她怀里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又叮嘱她,孩子是革命军人的后代,长大了就去当解放军。说完,还接过孩子抱在怀中。

        短暂的相聚,让汤瑞仁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此后,她将儿子改名毛命军。“希望他成为革命军人,保家卫国。”

        1961年、1964年,汤瑞仁先后产下女儿毛桃芝、小儿子毛军。与丈夫聚少离多的日子里,她独自抚养3个孩子长大。现龄58岁的毛桃芝记得,在韶山连续大丰收的那几年里,母亲每年能挣下数千工分,是普通女劳力的两倍。

        20世纪70年代初,为抵抗干旱灾害,治理韶河攻坚战打响,汤瑞仁带领着韶山公社的“铁姑娘战斗队”走上工地,挑土打夯。也在此时,14岁的毛命军参军了。临行前夜,汤瑞仁为儿子缝制了一个白布袋,绣上了“平安”二字,装上干粮。“当年你爸离家参军,成了战斗英雄,你也要像你爸一样,为毛主席家乡争光!”

        “汤妈妈”

        20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开始施行,老百姓过上了温饱日子,韶山也成了旅游风景区。旅游业越来越红火,农忙之余,人们在小山冲里摆起了各式摊点。汤瑞仁也动了心。1984年夏天,她用一块7毛钱,买了两斤绿豆、一斤白糖,熬了两大桶绿豆粥,挑到村里的小路边。

        “觉得不好意思,我就躲在路边的大树后面。来了个游客,问‘稀饭卖吗?’,我说‘你喝吧,看着给’,第一天就赚了5块多。”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汤瑞仁对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

        渐渐的,她开始一边卖稀饭,一边摆摊卖纪念品。3年间,汤瑞仁成了韶山村的万元户。紧接着,汤瑞仁又迈出一大步——1987年3月8日,“毛家饭店”开张了,就开在与毛泽东故居一塘之隔的自家老屋,几张四方桌摆上农家菜,引来源源不断的客人。

        生意起来了,流言也跟着来了。“她还是毛主席的邻居,却赚游客的钱,真不体面”……面对议论纷纷的人们,汤瑞仁理直气壮:“我就是要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不偷不抢,哪里丢人?”

        1993年底,毛家饭店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开业。继北京之后,店又开到西安、南京、广州、重庆……毛桃芝记得,毛家饭店在乌鲁木齐开业时,母亲赶到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去孤儿院捐款,又邀请老红军到店里相聚。毛家饭店有个规定,对老红军、全国劳模、烈士遗属一律免费。

        在韶山冲里,没有人称呼汤瑞仁为“老板娘”“汤总”,大家都习惯叫她“汤妈妈”,如今又有许多人叫她“汤奶奶”。因为难忘幼年的讨饭经历,汤瑞仁近年来陆续资助了数千名贫困学子,全资助养了23名孤儿;早在1996年就拿出10万元积蓄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捐资修好了韶山学校门前的路。

        (《新华每日电讯》10.11 刘紫凌 袁汝婷 帅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