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教孩子阅读大量的绘本,提前教孩子拼音、认字、英语、算术,把学习知识当做早教……现如今,不少家长都没有真正了解早教的目的。开发智力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是他的品性,孩子能以健康的心态、愉悦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参与到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去,以及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比优秀的成绩更重要。
一、发展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包括吃、喝、拉、撒、睡、穿、梳、戴、抹、卫生、劳动、整理共12个方面,缺一不可。生活当中,有些孩子就是缺少这种基本的生存能力。
有些小学生的家长会问:“孩子早上带过来的水,怎么到晚上一口都没喝?你们小学不教孩子喝水吗?”
孩子不应该是到了6岁才开始学喝水的,孩子不会喝水是因为家长没教对。渴了才喝,饿了才吃,憋了才排,累了才歇,困了才睡,胖了才减,病了才去看,这些状态下,身体已经透支了。所以,家长必须要教会孩子及时补水。
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变是非常难的事。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定会在他上学之后向学习习惯迁移。如果在幼儿园时,他的生活习惯一塌糊涂,就不要指望将来学习习惯会好。
习惯陪伴孩子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身受之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孩子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因此,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帮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建立自尊和自信
如果孩子各方面发展得好,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参与活动;发展得不好,他就会内疚退缩,对任何事物都是一种规避的态度。所以,在这段时期里,家长和老师们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有自信的孩子,要面子,有自尊,很多事不用家长管,他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做。这样的孩子自强,而自强的孩子将来才能自立。有自信的孩子,将来在生活当中遇到再多的挫折与困难,他的内心都很坚强,生命有质量;没有自信的孩子,内心非常软弱,爸爸妈妈留给他的财产再多,也没有力量。
四、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独生子女。两个独生子女在一起,又生下一个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没有同伴相处,没有这种经验的迁移,他会因此缺失很多东西。学会如何跟同辈相处,是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幼儿园里,孩子慢慢地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五、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我们要帮助孩子培养普适的价值观。就是尽量让孩子去认可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让他的价值观和别人的差不多,他才有可能被别人接纳。有的孩子之所以孤独、没有玩伴,被同伴边缘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的价值观跟别人不同。
六、培养美感
让孩子知道爱美是一种境界。虽然孩子自己看不到头上戴着的花或者漂亮的发卡,但她心中有个漂亮的发卡。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这样的孩子不会得抑郁症,因为她心里有幸福感。
生活的品位是从小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长得非常好看,但是缺少气质,这不是有钱买各种装饰品戴在身上,就能弥补的。而有些人长相平平,但气质出众,我们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品位和生活质量。
除了视觉美,我们还应当鼓励孩子追求听觉上的享受,懂得欣赏优美的旋律、悦耳的节奏。在体验美的同时创造美,从小做起,他将来的生活才会有品位,有质量,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情调和意境当中。
七、培养体育兴趣
让孩子学习简单的保健卫生常识,教他们懂得关注自身的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体魄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八、发展认知能力
认知包括激发孩子好奇探索、乐于学习的动机,丰富个性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期教育应当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所说的: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感官和运动能力发展,形成和发展语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了解社会规则,促进身体和人格健康发展。
(《北京青年报》9.24 钱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