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广东梅州的天气少了闷热,有了些许秋凉。爱国爱港爱乡的金利来集团创始人曾宪梓在香港逝世。
在客家人的语言习惯中,“伯”不单指有亲属关系之人,更多的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作为典型客家人的曾宪梓,虽有许多头衔和荣誉,却喜欢大家叫他“宪梓伯”。他总说:“什么慈善家、博士,大家叫我一声‘宪梓伯’,我就非常高兴。”
曾宪梓对各种社会荣誉“看得开”,而“宪梓伯”,一个普通的称谓,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没有富商的“壕”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傲”,更多的是长辈的亲切、和蔼。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梅州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曾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靠着资助,他才得以读中学、大学。1961年,他以优异成绩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难忘祖国对他的培育,曾宪梓尤其心系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历年来,曾宪梓仅在教育领域的捐赠就近5.9亿元。“我总是鞭策自己:曾宪梓,你是受了祖国的恩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尽职尽责回报祖国、回报家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2007年,曾宪梓在北京参加两会,采访中,他讲了一个故事:早些年香港领带很贵,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却舍不得多买。他很早看到这个商机,没钱开店,就自己在家里做了很多条不同款式的领带,装在箱子里,走街串户,挨个公司去推销,很快打开了局面,最终成为香港“领带大王”。“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因缘际会,他做生意赚到了一些钱,却毫不吝啬地把这些钱捐出来报效祖国。”记者曾璇说。
2018年10月1日,曾宪梓梅州的家中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挂起,不大的客厅围满了社会各界人士,一条“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的横幅非常显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身正装的曾宪梓带领大家高歌起来。
“国庆唱歌”是曾宪梓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节目”,这个节目里只有两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报效祖国是我的终生理念……我人生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也教会了儿子这首歌。”曾宪梓在多个场合都说起这番话,现在回忆起来,他对祖国的深情依然感动着每一个人……
出生于贫苦家庭、白手起家的曾宪梓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日三餐,萝卜干、咸菜绑(配)白粥一样过。”虽然平日里非常节俭,但他对慈善和公益事业却非常慷慨,尤其是对贫困学子充满关怀之情。在梅州,到处都可见他捐建的学校、桥梁、道路、医疗设施等。
1992年,他捐资港币1亿元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曾宪梓教育基金”。2000年,基金会实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用于奖励家境贫寒及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品学兼优学生,已资助奖励优秀大学生30940人次,累计奖学金逾1.2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内地教育事业的善款逾2.64亿元人民币。在尊师重教、扶困助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为资助家乡教育事业,1990年起,曾宪梓先后捐赠广东省教育基金、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近300万元;先后捐赠广州市教育基金近200万元。他说:“我若把产业只留给我的后代,只富了我一家;我要用我的产业来培养祖国后一代,将来就能使整个国家富裕起来。”
(《羊城晚报》9.22 危健峰 张璐瑶)
(本版图片均为郭红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