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张山东临沂九曲街道办、蒙阴县大气办封条贴上灶台的照片在网络引发关注。蒙阴县委宣传部回应称,几张流传网络的图片中确实有蒙阴县环保部门贴的封条,但这两家住户其中一家属于经营性小作坊炸货店;另一家平时烧建筑材料,属于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极端情况。正常农民家庭做饭炉灶没有受到影响。
虽然官方回应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这事儿怎么解释,都摆脱不掉一种荒诞感。新的《环境保护法》确实赋予环保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的权力,可这权力有必要贴到灶台上吗?家庭成员不小心撕毁的话,是不是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大家当然都理解环保部门的初衷是好的,也相信有些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在于,这些污染在整体污染源中占多大比例?要以怎样的强度去治理?杀鸡如果用上牛刀,不仅让人觉得荒诞,还会让人怀疑环保部门治污的诚意。治污总得分个轻重缓急,在通常人的理解中,家庭灶火或者小餐馆的这点烟火,在整体大气污染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对这些都用上了铁腕,那其他更严重的污染源是都治理好了么?如果该下猛药的地方不下,反而在民众生活领域瞎折腾,那就是舍本逐末。
退一步说,即便环保部门对其他严重污染源已经在加快治理,也没必要“一刀切”地捆绑上民众的生活。治污是为了环境更好、生活更舒心,如果连正常的生活吃饭都受到影响,那就要反思一下治理初衷了。前两天,环境保护部发布通报,批评临沂市兰山区急功近利搞“一刀切”,集中关停大量餐饮企业和板材企业,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影响恶劣。可见这种行为,从上到下都不得人心。
当然,我们也理解地方治污面临的现实困境:一些地方的污染企业可以吸纳大量就业、缴纳当地税收,如果突然下狠手,可能对地方经济和就业造成冲击。但青山绿水可贵,因此如何缓释存在的民生、利益冲突,还是要看各地政府部门的协调行动。目前,环境考核越来越严,环保部门面临非常大的考验。越是这样,越是应该细致稳妥,精准治污,在治污和民生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试图营造一种“呼吁治污就可能连饭都吃不上”的冲突图景。
地方环保部门“一刀切”乱作为,必须批评甚至追责,而治污和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则需要更理性地面对。每个地方的经济形势不同,污染源有别,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更细致的阶段性治污目标。如果治污考核不“一刀切”,那基层执行的“一刀切”可能也会少一些。
(光明论微信公众号 9.6 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