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

    建一个文化夜市如何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29日   06 版)

        编者按:最近,各大城市为培育“夜经济”相继出台了相关举措,夜经济正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引擎。然而,目前我们所言的夜经济基本以吃喝为主,缺少文化要素。不要忘记增加夜经济的文化要素,《建一个文化夜市如何》,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李家杰发表在1993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上的这篇旧文或许对我们有新的启发。

     

        广州火车站前,耸立着两块宣传精神文明的霓虹灯广告牌。商业意识极浓的广州人,为什么在这块黄金地段上,竖这样两块霓虹灯广告呢?

     

        上海南京路皇冠娱乐城中,有一个富丽堂皇的演唱厅和一个400平米大小带空调的排练场。这是黄浦区文化馆改建为盈利性娱乐城时,特意为10个非盈利的业余文艺社团建造的。在全国不少专业文艺团体拆墙开店、分流下海的时候,生意做得非常精明的上海人,为什么要在这寸土如金的南京路上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北京长安商场利用开阔的屋顶,办一个消夏音乐茶座或露天舞场,盛夏之夜保准收入不薄。可是商场偏要把它办成一个免费娱乐场,唱出一支调门与众不同的歌曲。这又为什么呢?

     

        在赞叹这些举动时,我们不免又有些遗憾。因为像这样的霓虹灯、演唱厅和娱乐场,在各城市里几乎是凤毛麟角。

     

        这是不是群众对文化夜生活缺乏热情或根本就没有要求的缘故呢?当然不是。北京现有歌厅舞厅600多家,但显然难以满足数百万人口的需要,于是开露天舞场,仍然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举办各种灯会,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一条条大街胡同或立交桥下,便出现了一个个“路灯下的俱乐部”,和一个个“夜猫子”剧组和舞蹈队。

     

        再看上海。据当地一些歌舞厅统计,到这些地方花钱买阔气的人,所占比例已降到22%以下,而利用这种地方轻松和谐的环境,从事商务经贸活动的人,已从前几年的2%,上升到50%左右。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群众对夜间文化生活要求相当强烈。既然如此,为什么群众文化夜生活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呢?

     

        上海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分析,这可能与城市亮起来的规划设计有关。黄浦区文化局林局长说:区政府在规划为南京路建设照明设施时,有意识地把金融贸易、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三者集于一身,一个衔接一个,并希望通过彼此间的“互动效应”,促进南京路的繁荣。实践表明,这个思路不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黄浦区在建南京路夜市时,没有忘记大多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强,为扶持群众夜间文化生活,每年拨给10万元专款。在这笔钱支持下,京昆之友社培养出了上千名会拉、会弹、会唱的京戏昆曲爱好者;雅风评弹之友社在学校、机关、团体、工厂,为评弹开辟出了新的阵地……

     

        我们设想搞一个金融夜市、美食夜市、购物夜市、精品夜市,甚至大起胆子建设集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精品、美食、名园于一身的“天下第一楼”,然而在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方面,我们却缺乏这样丰富的想象力。

     

        不要忽视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在强烈地呼唤精神文明建设。

     

        建一个文化夜市如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