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取消部分五星级旅游饭店资格。其中,被“摘星”的重庆典雅戴斯国际大酒店存在无礼宾服务、客房空气质量差、卫生管理瘫痪、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重庆希尔顿酒店也因必备服务项目缺失、卫生消防不达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被“摘星”。
“摘星”让“五星”变“无星”,能有效触动相关不达标饭店积极整改吗?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摘星”对高档饭店的影响力已明显削弱。甚至有星级饭店主动申请“摘星”或“自定义”为“豪华”规避星级评定标准的约束。
据文化和旅游部市场司景区和旅游住宿业监管处处长刘瀛介绍,商务部统计的全国住宿企业超过50万家,而星级饭店仅有11000家。据记者调查,仅上海一地,达到“五星级价格”的“豪华”饭店数量是拥有五星评级饭店数量的两三倍。此前被曝光存在“浴巾擦厕所”“马桶刷刷茶杯”的一些高档饭店,就存在“无星可摘”的情况。
另外,由于信息披露等方面原因,“摘星”压力往往不能有效传导到市场端形成经营压力,不少“差评”饭店仍“客似云来”。记者发现,北京长安大饭店、淄博世纪大酒店等此前被“摘星”饭店仍预订紧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目前国内很多涉及旅游住宿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判定,尚无法律法规可依,仍主要靠行业惯例、行业标准和企业自检。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仅做原则性规定,惩罚力度也不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行做法是按行政级别来决定评定星级饭店等级的权限:国家评五星,省级评四星,地市评三星。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过去行政主导模式的“遗迹”,既难以有效配置资源,也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新华网 8.25 陈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