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17日 星期六

    榜贴:最早的录取通知书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17日   02 版)

        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称为“榜帖”。这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宋朝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但由于泥金帖子是学子附于家书中寄出而非通过官方渠道递送的,故不少人认为此非正式“录取通知书”。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宋朝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录取通知书。

     

        古代录取通知书所用材料颇为挑剔,质地有绫绸、木、纸等,考试等级越高,用材越讲究。“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通知书用它来书写,凸显金榜题名的隆重和喜庆。“金花榜子”则写在一种精细加工的木板上。

     

        至于大小规格,古代各朝的录取通知书也不尽相同。像金花榜子“高一尺半、宽六寸”,而写金花帖子的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明清时的报帖规格、尺寸更大,方便送到学子家后在厅堂升挂、张贴。

     

        通知书上写了啥?

     

        据《容斋续笔·科举恩数》记载,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先列主司四人衔,曰:翰林学士给事中杨,兵部郎中知制浩李,右司谏直史馆梁,秘书丞直史馆朱,皆押字。次书四人甲子,年若干,某月某日生,祖讳某,父讳某,私忌某日。然后书状元孙仅,其所纪与今正同。”

     

        宋朝州试录取通知书“金花榜子”则相对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乡贯、三代姓名。明清时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直接写上考生的名次。《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明清时捷报已有专用印版,印好后填上被录取学子姓名、名次等即可,榜吏就不需要像唐宋时那样书写整个内容,但像三甲一类的录取通知书还是要书写的。此外,古代录取通知书写好后也要加盖“录取专用章”,谓之“过朱”。

     

        送通知书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古代送录取通知书是一件美差,主人得给“报子”发红包,即所谓“喜钱”。除了官差驰报外,素不相识者也会主动当“报子”,目的就是讨点“喜钱”。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

     

        (《北京日报》8.9 杨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