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15日 星期四

    人们为什么害怕北大“变坏”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15日   02 版)

        近日,河南驻马店一位高三同学以理科538分的成绩在国家专项计划中被北京大学提档,但北大招生办随后以该名考生高考成绩过低,进入大学后容易完成不了学业为由,三次退档。旋即,该事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质疑北大招生办退档的合理性。

     

        在目前的招生体系下,学生未必能同时申请填报多所大学的平行志愿,所以现实中,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招收多少人就提档多少人来操作。该学生并非普通招生计划下的投档,而是国家专项计划,后者是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或者可以理解为维护教育公平对落后地区的一项兜底性保障。而且,该学生分数虽然远低于普通招生计划下的录取线,但仍然要比当地的一本线高出36分,北大先提档再退档,无疑打破了过去高校默认的招生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风波发酵后,不少人质疑北大,退档初衷并不是为学生考虑,而是想让录取线好看些,不至于低到跟普通高校一个水平,以维护全国顶尖高等学府的面子和尊严。不管这种小心思是否成立,都值得北大反思。在教育资源地区失衡的前提下,不能只顾面子,不讲社会担当。

     

        北大决定补录,学子的命运将由此改变,改变他们命运的是舆论,但我们都知道,舆论更关心的其实是北大。

     

        假如换一所大学,同样的事情引起的议论、解读肯定不太一样。北大之所以特殊,似乎也不仅仅在于其“一流学府”“顶尖名校”的身份。当人们看到“北大”这两个字时,内心会生出一些异样的情愫。

     

        一些好事与北大有关时,人们会欣慰“北大理当如此”。一些坏事与北大有关时,人们会失望“北大怎能如此?”这种欣慰和失望都是北大独有的待遇。不幸的是,引发围观的坏事总比好事多。

     

        人们本以为北大应该超乎寻常的好,却发现北大连寻常标准都没有达到时,便会生出巨大的义愤。一所聪明的北大应该意识到,义愤背后正是巨大的褒奖。人们在乎北大,才会害怕北大“变坏”。

     

        北大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风向标,中国没有第二所大学像北大一样,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得这么紧密。中国也没有第二所大学像北大一样,那么容易牵动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

     

        所以,当人们就北大的一桩桩“小事”做出一篇篇“大文章”的时候,不能怪他们用情过度。退档贫困县一事,在公众眼里不仅仅是招生自主权的问题,而关乎北大对于规则的态度,北大所代表的“精英”对于贫困县所代表的“底层”的态度。

     

        (澎湃新闻、光明网 8.10、11 西坡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