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03日 星期六

    凝固的灰色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03日   06 版)
    图伊曼斯作品《2017》

        图伊曼斯的画是灰色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几乎都是这样。为什么他如此钟爱用灰色调作画?图伊曼斯说,先是天气,“如果我生活在洛杉矶,可能画得会更明艳一些。但我生活在比利时,天空常常是灰色的,但不是污浊的那种灰,灰得很透彻,连云的阴影都很锐利,你能看到的景观都非常清晰”。

     

        1958年,图伊曼斯出生于比利时的中部小城摩特赛尔,读书期间都在布鲁塞尔,学习视觉艺术和艺术史。70年代后期,十几岁的图伊曼斯开始画画,其中一幅自画像还在学生绘画比赛中得过奖,但更重要的是,展览的奖品是一本恩索尔的画册。在比利时的艺术发展中,恩索尔是一位重要人物,活跃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叶,正是比利时殖民统治刚果的时期。“他的画有着其他比利时画家作品中一般都欠缺的密度”,充满批判性,他抨击浮华的资本主义,把社会名流画成骼骸,或是面无表情的冷漠面具。图伊曼斯深受恩索尔的影响,直到今天。

     

        图伊曼斯是“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也是在电视的黄金时代中长大的,电视是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很多事情他们无法亲身经历,但可以通过电视看到,因此电视中的图像就成了他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创作中常用的图像。

     

        由于父母分别来自弗兰德斯与荷兰,两人背景的差异让家庭气氛有时并不融洽。在他的童年,家庭餐桌上时常充斥着有关战争与大屠杀的话题,电视的传播又将这一切都更真实直接地呈现在他面前,成为根深蒂固的记忆。因此,大屠杀也成为图伊曼斯最著名的绘画主题,由战争和政治带来的残暴、绝望与空虚,始终弥漫在他的作品中。但是,图伊曼斯从不认为应该从一开始就将作品预设为有政治性的,否则艺术就会是一种政治武器。“但是艺术作品可以具有它的政治态度,并且可以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政治催化的作用”。

     

        这次威尼斯的个展,图伊曼斯选择了2017年的一幅作品《2017》当作展览海报,画的是一位女子的头像,斜仰着脸看向上方,表情非常惊恐,瞪大了双眼,又惧怕又不安。作品的灵感来自巴西的一部剧,叫《3%》,讲述一个分裂的反乌托邦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一边是富人,只占人口的3%,另一边则是穷人。为了进入富人阶层,穷人可以在他们20岁的时候参加一次“考试”,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富人,但只有3%能成功。那些落榜的人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当他们得知自己落榜时,就要接受被毒死的命运。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参加,一辈子都当穷人。

     

        《2017》描绘的就是一名女子得知自己将要被毒死时那一瞬间的表情——一个普通人在权力和未知面前的无力感。图伊曼斯用绘画的方式,孜孜不倦地记录着这个社会。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5期 薛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