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20日 星期六

    中国的包豪斯风格建筑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20日   06 版)

        一百年前,“包豪斯”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把德语中已有的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后成为BAUHAUS(可译为“造房子”)。一百年后的今天,“包豪斯”已然发展为一个专有名词,特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著名艺术和设计流派。这个流派在它的创设之初便是一种为生活而存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设计。由包豪斯学院所引领的设计革命,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批现代主义建筑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上海虹桥疗养院。这座建成于1934年的虹桥疗养院,其建筑形式完全符合内部功能要求,没有任何与结构无关的装饰。主建筑四层,层高2.5米,病房的朝向全部朝南,照顾了所有患者对阳光的需求。建筑的侧翼设有大阳台,从低到高的楼层呈现出阶梯状层叠,使建筑外观产生了节奏美。虹桥疗养院建筑开窗的方法借鉴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样式,其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与建筑师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这位建筑师就是中国第一位在德国直接受到现代主义影响的建筑师奚福泉,这也是他设计的第一个建筑作品。

     

        如果说虹桥疗养院的落成,是包豪斯现代主义风格在上海的萌芽期,那么1954年建成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学楼文远楼,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的包豪斯风格建筑。

     

        在当时经济条件下,一般校园建筑多为低层砖混结构,而文远楼则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特殊,最初的设计要求是在平屋顶上可设置天文测量仪器供教学和研究工作之用,所以采用了三层不对称错层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当时最坚固的教学楼。它采用了“巨柱式”和“双重柱”的手法,使侧立面不仅有贯穿三层的壁柱,其间也穿插小柱共同承重。在平面上以走廊为线索,串连了展厅、阶梯教室和普通教室等不同功能的教学空间。立面设计则借助于大面积的纵向开窗衔接起室内外空间,墙面采用大片玻璃窗,在强调水平线条的扁长型窗户的同时也采用了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木结构窗格。为便于人流的疏散,人流量最大的阶梯教室被全部安置在靠近各个入口处。男女厕所则被设置在了阶梯教室东西向的连接走廊中,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大楼中部的小课室和教研室的干扰。教室为了提供充足的采光而采用了大面积的横向长窗,而竖向的办公室开窗则形成了重复,在重复中改变着窗户的高度和上下两窗之间的高差。

     

        设计上为了与整个不对称的建筑体相呼应,建筑正面门廊也采用了不对称设计,背面入口门廊的雨棚则设计成了上卷的弧形。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包豪斯校舍轻巧透明的走廊和玻璃幕墙,以及功能多样统一的设计原则。这一建筑让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中国走向了成熟。

     

        (《文汇报》7.11 金懿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