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复兴“优雅文明”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09日   02 版)

        “士人优雅”是中国人在道德情操、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上追求的极致。2014年冬天,我在同济大学见到了“古城保护神”阮仪三。20世纪60年代,各地大规模“破坏性建设”让阮先生十分心痛,他与十几名学生用身躯挡住了推土机,保下了山西平遥古城。

     

        “新旧共存,是人类对历史的尊重”“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他们需要在环境中体味自己的历史,寻找生活的记忆,抚摸过去的痕迹……”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阮先生说这些话时,专注而优雅的神情。

     

        优雅,应该由哪些品质组成?我想,那一定是脱离低级趣味的、去除浮躁功利的,有历经磨难却不染铅华的赤子之心,有崇仁尚礼、大道为公的君子之风;是人们在追求真善美的途中,不断扬弃自私性、贪婪性、破坏性的过程,是始终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浪漫主义情怀。

     

        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江畅在《走向优雅生存——21世纪中国社会价值选择研究》一书中说,当下一些社会心态难以调和,其总根源就在于人们的生存方式有问题。在当今时代,复兴“优雅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个体出发,就是通过修身养性,构建优雅为特征的道德人格,关照我们的心灵,让艺术丰盈人生。“如果没有高尚的情趣和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和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长期漠然而麻木地感受到的只是平庸和琐碎,这样的生活是没有质量的,与优雅和幸福也相隔甚远。”浙江工商大学研究员李梦云说。

     

        在一个社会体系内,优雅是不过分放纵和刺激物欲,“必脱弃势利,而后谓之雅也”。倡导减压和慢节奏生活,更新“仁”的价值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培养环境。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优雅,无论物质多么丰裕,依然带着“蛮荒”之气。这就是为什么部分国人在海外疯抢马桶盖,会产生长久无法抹去的降格效应。

     

        在杭州一家国学书院门口,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正心生良知,善念成德行。让世界斯文起来,复兴“优雅文明”,需要更多人拥有优雅的智慧,消弭社会戾气,纠偏集体无意识,改变世界的傲慢与偏见。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7.3 俞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