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宁波称明州,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隋唐年间,中国丝绸大量传入日本,使日本成为丝绸之路的最东端。在日本正仓院,能看到很多唐代的丝绸文物。
所谓“正仓”,就是贮藏稻米的仓库,现在的正仓院就是当时作为总国分寺的东大寺的正仓,位于大佛殿西北,建于8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一部分。正仓院目前珍藏着大量世界性的重要文物,它们主要有三种来源: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华精致文物;二为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为奈良时代日本模仿中华文物所做或创造之物。正仓院的收藏品全面展示了8世纪主要文化圈的特点,即以中华文化为主,包括印度、伊朗,甚至希腊、罗马、埃及等国文化,故有“正仓院是丝绸之路的终点”的说法。这里的宝物多为传世品而非发掘品,因此保留着原有的质量和风貌。
在为数众多的“正仓院宝物”中,有相当部分是由遣唐使、僧侣、留唐学生等携带回去的中国物品,从中可以大体勾勒出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性。从日本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整理室长松本包夫所著《正仓院裂与飞鸟天平的染织》中展示的图片来看,其中丝织品的种类有织锦、绫、绮、罗、纱、织成和缂丝,染缬品的种类有蜡缬、绞缬和夹缬,此外还有手绘、刺绣等。其中较早的织锦要数带有极强中国汉代风格的狮齿纹长斑经锦,而最为盛行的图案是所谓的大唐花纹(即宝花纹样)和唐草纹,所有学者都认为这是中国唐代风格的体现。
日本以寺院众多著称,其中也有不少珍藏着历代传入日本的中国丝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奈良的法隆寺。法隆寺是建于飞鸟至奈良时期(6~8世纪)的大型寺院,寺中保存着大量与皇室及佛教有关的器物及丝织物。较之正仓院17万件的藏品规模,法隆寺所藏染织品只有3000件,但其中不乏珍品。
四天王狩猎纹锦是众多表现骑手猎狮的锦中最完美、最著名的一件。织物是斜纹纬锦,在中国唐代生产,可能在704年被带到了日本。四骑手沿水平的纬线成镜面对称,置于中央带有“吉祥之树”或“生命之树”的联珠纹中。上面两匹马是黄绿色且后臀部带有“山”字;下边的马朝着另一个方向,为靛蓝色,带“吉”字。通过这类织物特别能看出中国、日本和整个丝绸之路的关系,很多纹样在当时广泛流行,可见当时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的广泛性,某种丝绸文化的流行,在当时是席卷整个亚洲的。
中日丝绸文化的交流不只是双边的,而且是多向的。如正仓院所藏花毡,这种羊毛织物上的纹样为典型的唐式花样,且有新罗文书,由此可以断言这种中国式花毡是经新罗传入日本的。这说明,朝鲜半岛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通道,它本身也参与其中。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在向东延伸的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传播,而是一路融合。
(选载五)
(《丝路之绸》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年出版 茅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