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大家都觉得丧偶式育儿可怕,但其实红黑脸教育,比它更可怕。
丧偶式育儿,是一方对于孩子完全不管不顾,另一方既当爹又当妈;红黑脸教育,则是两方默契地站成了“对立面”,而其中一方逼自己活成了孩子既讨厌,也惧怕的模样。
孩子本可以完整享受父母的爱,为什么非得逼着他二选一呢?
我的爸爸是个传统的男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打;在学校调皮捣蛋了,打;不听劝诫,去河里游泳了,还是打。每当我“犯了错”,爸爸要对我动粗时,我就往妈妈身后钻,而妈妈就会像母鸡护小鸡一样,护住我。
这样的相处模式一直持续到高中我住校才有所松动,而那时,我和爸爸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如果说妈妈在我心中是一尊暖炉,那爸爸就是一座冰山。
再后来,我去外省上大学,打电话回家,如果是我爸接的,我第一句话永远是:“爸,我妈呢?”如果是我妈接的,我会直接聊上好久。
有一次打电话,照旧是我爸接的,在我习惯性问“我妈呢”之后,我爸反常地笑着骂了句粗话,说:“每次只知道找你妈,你就从来不想和我多说一句话吗?”
我沉默了好久,然后我爸把电话给了我妈。我妈继续问我,你爸问你话呢,你怎么也不回?我说,不知道聊什么。
那次通话,以极其尴尬的形式收了尾。挂断电话之后,我靠着墙壁想了很久,给我妈发了一个很长的短信:妈,我之所以不愿,或不想和我爸说话,可能是从小挨我爸的揍挨多了的后遗症吧!想起爸爸这个词,等同的词是暴力、冰冷、陌生;想起你,等同的词是呵护、温暖、踏实。我不知道你们这种红黑脸教育是商量好了的刻意为之,还是他参照着别人的教育方法,生搬硬套在我身上的。总之,他在我心里种下了“怨恨”的,生命力顽强的种子,我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它们都清除掉……
我妈当时没有回复我。很久很久之后,久到我和我爸的关系得到了缓解,久到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我和妻子对孩子一致耐心的样子,我妈又和我主动提起这件事。
她说:“你知道吗?那天晚上,你爸拿着手机,一边哆嗦着一边看,看完后趴在床上,嚎啕大哭了一场,你别怨恨他,他没文化,你又是我们唯一的孩子,不想你学坏,他只能照葫芦画瓢,学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早就不怨恨我爸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和我爸、和我自己的和解;也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记忆模糊了,不愿再想起和提及。
但这份和解,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我敢肯定,像我一样在成长中被红黑脸教育的孩子,都会大概率经历以下三种心理变化:
性格“分裂” 我在我爸和我妈面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模样。在我爸面前,我是内向的、拘谨的、小心翼翼的;在我妈面前,我又是外向的、活泼的、舒适自如的。我很小就懂得如何在他们面前,灵活“切换”自己的状态,我活得像一条变色龙,也像一只可怜虫。
缺乏安全感 小时候听说父爱如山,而我的体会是,父爱如扇,扇巴掌的扇。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的巴掌就会毫无预兆地扇过来。孩子小时候,爸妈就好像两根“拐杖”,若其中一根不给力,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很吃力。
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我们都知道,一个温暖的家庭是要恒温的。但是,红黑脸教育,就好像一间一会儿开暖风,一会儿开冷风的屋子。我们可能会在这种环境下适应的生存下去,更有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免疫系统全面失衡。
育儿最本真的目的是什么?是用父母统一的耐心和爱心,把孩子浇灌成优秀的样子,而不是用假装“对立面”的红黑脸教育,让孩子成长为,怕爸爸妈妈任何一方的样子。
(家长V课堂微信公众号 6.9 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