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养老服务业前景好留人难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1日   01 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9中国大学生养老服务就业意愿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13个省份34所高校的养老服务专业进行调查发现,与前几年的状况相比,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有了积极的变化,超七成大学生表示愿意从事养老工作。然而,养老服务专业招生难和毕业生流失率高的困境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绯绯指出,行业前景是大学生考虑从事养老工作的首要原因。“家庭支持的比例也有令人欣喜的变化,至少有过半家庭持中立或支持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中,来自农村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家庭的学生占了较大部分,女生居多,占比超75%。但让人颇为意外的是,从业意愿更强的却是男生,父母支持程度也高。

     

        成绯绯介绍,参与调查的大多是低年级学生。报告显示,越临近毕业,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的意愿越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隋玉杰表示,学校师资和学生的专业认同是影响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通过对相关院校调研发现,近半数的教师都在40岁以下,不但没有直接经验,也缺乏间接经验。“现在老年行业里面,一提到老年人就是‘养’,我非常不赞成。”他说,这种认识太过狭窄,造成了社会对老人的负面印象,从而让学生打了退堂鼓。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老年社会工作有“畏惧心理”,不愿意和老人直接接触,更愿意的是做一些协调、项目管理的工作。

     

        除了毕业生流失率高,养老服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由于在校生规模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王建民指出,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养老服务业工作强度大,累心累力,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从而造成了招生难。“有的家长就问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出来干什么?如果在一线伺候老人就不干,但是在养老机构做管理就愿意干。”

     

        王建民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升薪酬;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学费减免、岗位补贴等激励政策。但是,最根本的是需要社会观念的转变。“这个职业要变得受人尊重、认可和理解,需要加大社会的宣传,这需要时间。”

     

        (《北京晚报》6.3 王琪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