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别过度消费世界遗产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1日   01 版)

        中国有世界遗产5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然而,盛名之下,我们对这些遗产所做的保护仍有不足之处。

     

        在一些地方,申报世界遗产的最大动力往往来自经济指标的强烈驱动。有数据显示,世界遗产是国内外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各遗产地通过开展适当的旅游展示活动,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土特产加工、手工艺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仅2018年,各遗产地就为地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143.75亿元。

     

        这样的情景眼下颇为多见:旅游景点熙熙攘攘人满为患,脱离原生境存在的“民间文化”只是专为游客准备的表演项目,自然保护区被以探险和科考为名的“高端旅游”项目侵蚀干扰……“世界遗产”往往是旅游景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如果是重旅游开发、轻保护遗产,这样的优异“成绩”又何足挂齿?

     

        一次次被遗产大会亮黄牌警告的事实说明,“适度”二字仍是考验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把标尺。真正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就要有决心、有办法对过度消费世界遗产的现象说“不”。

     

        事实上,一处文物古迹或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后,更应以只争朝夕和加倍珍惜的态度去保护,这才是遗产保护的真正意义所在。

     

        (新华网 6.4 董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