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农民工子女入学,如何迈过网络申请这道坎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1日   02 版)

        “我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在城里上小学是否更难了?”近日,兰州市发布了2019年中小学招生方案——今年秋季小学招生将采取网络入学申请的新流程,严控跨片跨区流动入学。

     

        据了解,兰州市是在全国较早放开农民工子女入学限制的省会城市之一。早在2012年底,兰州市就宣布“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人人有学上”,13万农民工子女全部实现入学,超过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0%。在随后的几年间,兰州市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不断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

     

        但进一步放宽政策的同时,也增加了名校的压力。由此,兰州市几个主城区教育局不得已又出台了一些附加政策。例如农民工家长须签“适龄儿童入学承诺书”,确保子女的“未入学证明”“延缓入学证明”等信息真实性,在提供户口本、身份证、暂住证、劳动合同等之外,还要提供出生证明和预防接种证明……

     

        从2018年开始,部分主城区的“名校”采取网络入学申请制度,所有入小学的学生都必须参加网络入学申请,填报信息、上传证明材料。学校对各类别儿童进行内部排序,集体户、挂靠户、空挂户等“房户不一致”儿童在区域内调配入学,有效控制了因择校出现的超大班额现象。

     

        截至目前,共有15.3万名随迁子女在兰州市上学,其中绝大部分在城市四区就读,由此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非常突出。对于这项新政,一些外来工家长担心:“以前通宵排队、摇号抢号,托人情、找关系,农民工子女还有进入名校的机会,现在实行网络申请和审核,根本见不上面、找不见人,孩子上学更没有机会了。”

     

        根本出路还在做大“教育蛋糕”。据悉,网络入学申请只是兰州市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总的目标是:通过做大“教育蛋糕”,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2018年以来,兰州市全面实施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2018~2020年)》着力扩大教育资源,相继实施了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移交、“腾笼换鸟”原址举办基础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根据计划,全市将增加学位1.9万个,全市中小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76%之内,全部消除超大班额,2020年底全部消除大班额。

     

        “根据摸底调查,全市教师编制刚性需求缺口在1.1万名左右。”兰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从2018年开始,兰州市打破教师招聘“有编制才进人”的固定模式,把聘用制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力量,聘用制教师在待遇方面与在编在岗教师同工同酬,实行一体化管理。

     

        (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 5.30 康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