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精日”现象内藏历史虚无主义沉渣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1日   06 版)

        所谓“精日”,即“精神日本人”的简称。这些人极端崇拜日本文化,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基因并上升为超越祖国的归属感,贬低中华民族,主动同自己的民族同胞切割分离,伤害民族感情,挑战历史记忆,亵渎历史尊严。

     

        细数这些“精日”言行会发现,“精日”分子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事实,他们坚持依据自身的情感偏好来解读抗战历史,其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方法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和主观随意性。例如,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会牢记的悲痛史实,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沉重的一页,也早已被我们写入教科书,为后世子孙所铭记。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所犯下的种种残暴罪行,国际社会早有定论,相关档案已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不容任何人篡改和否认。但是,一些“精日”分子却直接否认南京发生过大屠杀事件,认为其是虚构的、根本不存在。他们将历史完全视为个体经验的直观感受,完全不尊重历史事实,肆意歪曲和虚构历史,这种手法无疑是虚无历史的典型表现。“精日”分子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其言行凸显出对真实历史的无知和诋毁。

     

        “精日”分子不顾起码的历史事实,泯灭历史良知,不惜践踏历史底线,把仇视敌意甚至是侮辱施加到民族同胞的身上,根源在于历史观的错误和扭曲。个人不能失去历史记忆,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共同记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精日”分子那里,国家记忆和民族情感抛诸脑后,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一文不值。

     

        为了表达对日本的崇拜与喜爱,“精日”分子不惜为历史打开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大门,将历史本身、历史事实和历史价值全部虚无化,其本质不过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旧调重弹,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的沉渣泛起。如果任由“精日”言论和行为传播、蔓延,不仅会伤害民族情感与国家尊严,也会涣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会影响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因而必须加以反对和控制。当前,消除“精日”现象,要正本清源,从根除滋生“精日”现象的历史虚无主义入手,坚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历史研究,用真实的历史事实驳斥“精日”分子的错误言行,着力推进历史通识教育和道德塑造工程,把党史国史革命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用法律捍卫历史底线,不允许任何人践踏、亵渎和侮辱中国人民在历史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宝贵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5.31 杨金华 黄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