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愿意懂你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08日   03 版)

        有没有什么节日,要给男人送礼物?当然有,父亲节。对年轻的儿子们来说,真不知道送什么好。

     

        母亲节是容易的,小时候用心画一张大卡片做个手工;大一点儿买一束鲜花;到经济自立了,就香水、口红、丝巾全上。父亲呢,送领带、皮带不尴尬吗?明知道父亲根本不穿西服,腰围大得只能穿休闲裤。

     

        在父亲节前夕,我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如今长大了我还会跟母亲有话讲,也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欣赏与肯定。却突然发现不知道父亲裤子的尺码,记忆中从来没送过他礼物,当然也很少得到父亲的赞许。内心渴望跟父亲亲近,却不知道如何与他相处。”写信的人大概还是个学生。

     

        已经年过六十的李宗盛为他过世的父亲写歌,劈头第一句就是:“比起母亲的忧心忡忡,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旁观者”一词,精准定位了大部分父亲在家中的样子。

     

        如果你环顾左右,也许会发现,你的父辈、祖父辈,有很多男性都是如此,明明生活在家里,却像永远置身宅外。所以,如果你父亲很少赞许你,也许他没太关注你的成长;你从未送过他礼物,说明你也一样不了解他。

     

        一代一代,父子就必须形成这样若即若离的隐环吗?等到父亲老去,老到成为家里的弱者;等到儿子成长,长到延续当年父亲的宿命?而到那个时候,也未必能有和解沟通。“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每一次相拥,总得有人先跨前一步。也许这个人,就是你。

     

        直接去问问父亲:“你父亲节想要什么?”他也许会吓一跳,说:“什么也不要。”也许会说:“我要一张你的清华录取书。”别着急,你可以问问他:“有没有什么礼物,是你想送给爷爷的?在你小的时候,你又曾经想得到过什么礼物?”他一定心有震动,说不定,他会从自己的遗憾中看到自己的缺失。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每年父母生日都大费周章送礼,从手机、剃须刀到乳胶床垫,得到的感谢从来都是:“我们都用不着。”或者:“浪费钱。”他向我抱怨了很多年。

     

        直到某个契机,堂叔来家,与父亲谈到了魂斗罗——原来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他看着这两位年过半百的中年人,聊得神采飞扬,他默默掏出手机下了单,游戏机第二天就送到了。他不知道父亲玩到了几点,反正醒来睡去,都是那奇怪的机器音乐。

     

        父母子女之间,最重要的是:愿意问,愿意听,愿意懂你。

     

        (《羊城晚报》5.29 叶倾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