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5月23日 星期四

    名人之后

    《 文摘报 》( 2019年05月23日   05 版)

        ■刘巽达

     

        忽然想聊“名人之后”的话题,乃因某件小事触发。

     

        有两位名人之后向拙刊投稿,分别撰文回忆父亲或祖父,可字里行间没有一丁点稍有人情味的细节,几乎都是史料堆积,一看就是从书上或网上扒来。我便纳闷:身为名人之后,纵然谈不上朝夕相处,也总比外人接触机会多,你描述几个外人不知的小细节呀,即便够不上微言大义,至少气息生动,让读者产生亲切感。

     

        倒是与其父或祖父不甚相干的作家艺术家,同样写这两位名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发人深思。其中一位作家甚至都没有和所写名人有谋面之缘,只是因为经常路过其故居而心驰神往,遂将掌故和心得共汇一炉,看似旁征博引东拉西扯,却把对名人的怀念写得颇有深度。

     

        因为工作的缘故,与够多的名人之后相往过从,渐渐发现一个规律:绝大部分名人之后对前辈的事业所知寥寥,更谈不上情有独钟。他们有的到了中老年,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名人前辈是一座宝藏,遂开始搜集整理往来奔波。但是看着他们跌跌撞撞的样子,显然不是从事文字规整和润色的合格之才,更遑论独具特色。不免心下慨叹:后继无人也。

     

        想想也很正常,所谓名人,或在外人眼中光可逼人;而于家人,他们只是一具吃喝拉撒的俗身,身上还有不少臭毛病,其家中地位或许还不如家庭主妇一言九鼎。尤其是政治运动频繁的年头,他们还可能是灾祸的源头,家人避之唯恐不及。所以那份对名人的尊敬,在很多名人家庭是稀缺之物。一直等到云散雾开,名人的光圈才渐渐开始聚拢,家人才分享到部分余泽。可说到由衷的尊敬,家人鲜有发烧级的,往往就先天缺失了对名人价值的挖掘能力。

     

        常常生出这样的遗憾:为何名人之后很少有其父风范?长相或许有所遗传,可精气神怎么相差如此遥远?有些名人之后天经地义地受着荫庇,眼界在长,本事不长,看惯了大腕们的豪爽做派,便以为未来的人生也该是这个样子。殊不知荫庇其实是有限的,一旦大厦倾倒,余荫也就开始稀释,渐渐沦为破落子弟。我看到过太多的破落子弟,心想父辈的强大可能是双刃剑吧,很少有后代能未雨绸缪,总以为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金山银山也是经不起坐吃山空的,长本事才是唯一法宝。倘若珍惜先天优越的耳濡目染,时时做个有心人,那就比别人多一条捷径。惜乎很多名人之后并没有名人之才和名人之德。倒是对名人由衷敬佩的外人,了悟名人的内在价值,更可能得其精髓和承其衣钵,成为其精神传人。

     

        大名人子承父业者凤毛麟角,既与名人之后的眼高手低有关,也跟他们的不加珍惜有关。当然不能以偏概全,几代名人相映成辉的经典例子也不是绝无仅有。特别是戏曲名家,唱念做打全凭童子功,倘若不是从小手口相传,还真无法得其真传。然更多领域的大名人庶几都有隐忧,认为一代不如一代乃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想想大名人之造就,乃天时地利人和之奇妙碰撞,乃天才和天意之偶然牵手,实属可遇而不可求。故名人之后若是平庸也是人之常情,不可苛求之。

     

        (《新民晚报》5.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