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与很多胃病有关,与很多胃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存在相关性。
缺铁性贫血目前被认为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最为肯定的一种胃外血液系统疾病,尤其对于难治性或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失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黏膜出血糜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进而导致人体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铁吸收减少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体黏膜萎缩,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液中维生素C减少,从而影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
细菌与人体竞争铁 铁是幽门螺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体在感染幽门螺杆菌时,机体内其他部位的铁可能被转运至胃黏膜,使铁被竞争性消耗而影响机体造血。
当然,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都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还应针对不同患者具体分析。
另外,有研究发现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存在相关性,进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与铁一样,也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维生素B12缺乏,也可以导致人体发生贫血。此外,维生素B12缺乏还可以引起人体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近年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其原因部分可能与细菌感染导致的维生素B12缺乏有一定关系。
(《健康咨询报》5.6 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