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金力团队宣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分析方法,他们发现汉藏语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北方,并于约6000年前出现了第一次分化。该成果近日以原创性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这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成果首次在这份世界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这一研究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及周边邻国各汉藏语系语言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科学验证了“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关于华夏文明起源及扩散过程的结论,也为认识东亚人口迁移历史提供了重要启示。
汉语、藏语、羌语、缅语等400多种东亚语言被认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合称为汉藏语系。这一语系的母语使用人数仅次于印欧语系。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对汉藏语系内部各语支亲缘关系、分化时间及起源地点存在争议。“北方起源假说”认为它起源于大约4000至6000年前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说”则认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东亚西南部某地。
金力团队通过对109种汉藏语系语言的近千个词汇词根—语义组合进行谱系建模分析,用两年多时间重构了汉藏语系诸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并以此推算出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和起源地。
这项研究结果支持了东亚地区汉藏语系诸多语言的同源关系;证实了汉语从原始汉藏语分离成独立语族(支)的观点,而汉藏语系中的其他语言构成一个单系语言群,即为藏缅语族。
该研究同时估算,原始汉藏语分化成现代语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约5900年前,地点可能在中国北方,因此该语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与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与“北方起源假说”相符,也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且扩散的时间点与考古证据相符。
(《文汇报》4.25 姜澎 金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