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年轻人“网上务正业”

    《 文摘报 》( 2019年05月07日   02 版)

        “9成年轻人网上‘务正业’。”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可能相当一部分人会表示意外,有网友留言调侃“长辈可能会说,这新闻少打了一个‘不’字”。的确,尽管中国“触网”已经25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网民数量突破8亿,但在很多语境下,年轻人上网、“玩手机”依然被当作“不务正业”来看待。

     

        这种社会偏见,甚至会影响到人们对年轻人职业选择的看法。前段时间,“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就引发热议。从一个不经意的“也”字就可以看出,不少人对于时下更多年轻人选择互联网新经济而不是传统工厂,仍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忧心忡忡”。

     

        就现实而言,随着互联网应用边界的拓展,全社会的职业体系都在不断重塑和丰富。一个人白天在写字楼做白领,晚上很可能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这再正常不过。虽然一些“职业”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某个机构中的职位,但实质上,它却在悄然重新定义什么是“正业”: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人生价值。更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被限定在单一职业身份中,正在向社会展示和输出自己的才华与技能。这种群体性选择所释放的能量,最终还是正向反馈给社会,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也是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调查显示,蚂蚁森林种树能手、在线课堂主播、大众评审员、网络动物救助员、行走捐达人、养鸡公益大户、交通路况举报员、网络安全教育志愿者、信用分“学霸”和美食评论员,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十大新身份。可以看出,这些新身份,更多体现在公益、志愿文化等方面。它虽然不能以我们通常所说“好人好事”的概念来理解,但毫无疑问,更多的年轻人在网上、在不同平台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扩大一种“公共的善”。

     

        从传统的单一职业发展到目前的多元化身份,实质上还是大的社会和市场规律在支配,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产物。置于改革开放的语境下理解,改革开放的进步,不正是赋予了亿万年轻人改变自己命运的自由吗?在这个意义上,那些传统眼光中“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及其日益多元化的择业观念,也不啻为是改革开放的一种“现代化成果”。他们在重新定义“正业”,也在重新定义“新青年”。作为一种趋势,社会也必然会越来越包容和习惯这种发展进程。

     

        (光明网 5.1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