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考专科”,不走寻常路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工作六年后,朱骏(化名)参加了今年安徽省高职专科的分类考试,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他以省统考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被该校录取。以博士学位报考高职专科学校,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
杨朝清: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作为一种希望之灯,直接影响着社会流动。在不少人的固化思维里,“博士考专科”被先入为主地断定为“人往低处走”,认为这是一种逆向的社会流动。然而,先后在银行和科技公司上班的朱骏,并不是因为“混得不好”“无脸见人”,而是出于兴趣和热爱才选择“转身”,跨界进入医学领域。说到底,是朱骏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是为了重新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新京报网4.18)
全盘否定“死记硬背”过犹不及
近日,教育部公布高校招生通知,其中提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点赞力挺,认为此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人质疑担忧,认为放弃背诵会让孩子失去扎实的学习基础。
范荣:缩减一些单纯记忆性的知识点考察,意在引导学生把精力更多用于动脑思考、学以致用,教育部门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必须看到,高考命题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比重,不意味着整个教育体系应该放弃“死记硬背”。将背诵这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思维对立起来更是大错特错。中国人自古讲究“读书须成诵”,诵读经典是孩提启蒙的第一课。只有“熟读成诵”方能“出口成章”,认为“高考少考”就是全盘否定背诵,这是一种误解。
(前线网4.19)
“乱丢垃圾影响征信”是乱用重典
近日,浙江衢州的朱先生在公园乱扔垃圾,被政府部门纳入“失礼人员”,遭实名曝光,影响其个人征信并滚动播放其道歉视频,该做法引来学者质疑。
戴先任:朱先生的行为确实太不文明。但因此而受到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媒体曝光等处罚,这属于过度惩罚,还涉嫌侵犯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整治不文明行为,要于法有据,要能明确权力边界,不能无限上纲上线,更不能“乱用重典”。法律底线若成了可随意逾越的“菜园门”,最终可能带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
(东方网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