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士大夫化的庄子
孙明君在2019年第2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说,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提出了“庄子阴助孔子”说。其主要根据是《庄子·天下》论述天下道术时,自列于一偏,而独尊孔子。然而,《天下》篇并非庄子自著,且庄子之道与孔子之道在大本大源上并不相同,所以从学理上判断,“庄子阴助孔子”说缺乏客观论述,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是,由于苏轼等人在北宋士大夫精神中注入了庄子思想,从而在北宋时期形成了“士大夫化庄子”这一士大夫精神的新范式。这一士大夫精神的新范式在后世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话本小说叙事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方梅在2019年第1期《当代修辞学》上说,传统小说多来自话本。话本在叙述程式和叙述视角上具有显著的现场性特点。从话语行为角度看,表现为故事讲述与言者评价交错;就叙述视角而言,表现为情节内人物视角与言者视角交错。这种叙事传统对后代叙事语体篇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叙事语篇中有大量的为构建现场效应所采用的互动性表达;2.体现叙述视角的语言形式不仅包括人称选择、元话语词汇选择,还包括一些具有人际互动功能的句式;3.无论是情节的开启和转换,还是话题的建立、延续和转换,以及讲述行为与评价行为的切换等篇章框架标记,都大量来自以无主语形式呈现的小句,这种弱化的小句甚至可以理解为动词本身的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