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出现于《水浒传》等典籍中的山东聊城古城,正被“改造”得越来越新。2006年,古城街巷纵横,保持旧有格局;2011年,一片废墟,几乎只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等几处完好的建筑;2017年,废墟上挤满了崭新的仿古别墅。
如今,古城“拆真建假”终于被通报批评。3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下发通报。聊城和其他四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洛阳、韩城、哈尔滨一起,因“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而受到通报批评,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历史文化名城内,广泛分布着历史保护建筑和历史文物,还有世代居住的老城区居民。因为年代悠久,一些老城区的确存在脏乱差的问题。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有一定必要,但盲目大拆大建,无视规划乱改乱建,不仅会破坏文化根脉,也有损居民利益。因此,对于这些有着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街区的改造,需要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规划、严格的审批,尤其是要平衡城镇发展建设和老城区居民生活的需求,在城市建设、宜居生活和文物保护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机制。
目前,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有了共识,地方政府大多希望借助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开发,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虽然喊着“保护”,却不尊重文物和规划单位的意见,不尊重文物保护原则和规律,反而使很有历史积淀的街区,少了历史传承、多了现代建筑,少了烟火气、多了商业气。急功近利的开发,破坏了历史风貌和原有的文化价值。
此次通报警告,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城市,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将提请国务院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如果有城市被“摘帽子”,这将是中国第一次取消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必将引发警示和震动。这一举措提醒城市管理者: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并非一劳永逸,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保护永远在路上。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4.8 杨凯奇等)